腸道易激綜合征的中醫調理
1、本病多在思想負擔沉重、情緒緊張、焦急、憤怒、抑郁等因素時發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緊張情緒,保持樂觀態度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2、對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蝦、蟹、牛奶、花生等盡量不食,辛辣、冰凍、油膩生冷食物及煙酒要禁忌。同時避免瀉藥及理化因素對腸道的刺激。飲食定量,不過饑過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適當參加文體活動,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預防疾病。
4、少食多餐。腹瀉患者應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食物;便秘者應食多纖維蔬菜、粗糧等,建立定時排便習慣。
避免過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原則是減少對消化道的不良刺激,避免食物過敏反應和少攝入能在消化道內產氣的食品。應避免過分食辛辣、甘、酸、粗糙等刺激性食物。
多食易消化、富營養的食品。便秘患者應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和水果蔬菜。
對有過敏史者,就避免攝入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對疑有乳糖不耐受者,應避免攝入大量牛奶及牛奶制品。宜細嚼慢咽、戒煙、少飲碳酸飲料。
5、中醫食療的食譜有下面幾款。
荔肉蓮子山藥粥
干荔枝肉50克,山藥、蓮子各10克,粳米50克。將干荔枝肉、山藥、蓮子搗碎,加水適量煎煮至爛熟時,加粳米煮粥。每晚趁熱服食。健脾止瀉。
薏苡仁粥
苡仁30克,粳米30—60克,苡仁與粳米同煮成粥,每日1次,空腹頓食,3—5天為一個療程。健脾益胃,祛濕止瀉。
從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早上起來拉肚子多是腸道比較敏感,平常要注意飲食,少吃刺激食物,適當的參加些運動,增強體質。
肚子疼拉肚子的飲食
肚子疼拉肚子嚴重者早期禁食給腸道適當的調整時間,緩解期可食用少油膩、少渣、高蛋白、高熱能、高維生素的半流質食物,如細軟少油的米湯、稀粥、面以及淡茶水、果汁等。
早期吃些清淡米湯,中期好轉后好吃面條等流質食品,這些食物既易于消化吸收,并含有人體所需的大量電解質,又可補充熱量和維生素。少吃多餐。
腹瀉患者不能吃的食物
甜食,因糖類易發酵和脹氣;蔬菜,許多新鮮蔬菜如小白菜、韭菜、菠菜、卷心菜等均含有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一般情況下這些蔬菜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但當人處于腹瀉、消化功能失調,或胃酸過低時,腸內硝酸鹽還原菌大量繁殖,此時食入上述蔬菜,即使蔬菜非常新鮮,也會導致中毒而引起腸原性紫紺;生冷的水果,如番石榴、梨、菠蘿、楊桃、柿餅等生冷瓜果;經油煎、油炸的食物:肉類、蛋、火腿、香腸。
肚子疼拉肚子的飲食要以流質性為主,多吃溫性食物;宜吃堿性食物。
肚子疼拉肚子的預防
日常生活中,有三種人特別容易拉肚子,而且反反復復、沒完沒了。
第一種人,不能吃辛辣、生冷的食物,甚至連牛奶、啤酒、火鍋、海鮮都不能吃、不敢吃,一吃就拉肚子。
第二種人,經常出差、旅游,一到外地就拉肚子。
第三種人,工作壓力大,一緊張、一到關鍵時候就想往廁所里跑。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如何預防肚子疼拉肚子呢?預防肚子疼拉肚子的重點是防止“病從口入”。只要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問題,就會減少拉肚子的發病機會。注意飲用水衛生。飲用水煮沸后用,可殺滅致病微生物。講究食品衛生。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儲存在冰箱內且儲存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要加熱以熱透為準。盡量少食用易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絲、貝殼、螃蟹等水海產品,食用時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鹽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涼拌菜不妨加點醋和蒜。注意手的衛生。飯前、便后手要洗凈。清潔環境,做好滅蠅、滅蟑的工作。盡量減少與腹瀉病人的接觸,特別是不要共用餐飲用具吃、喝。
結語:不要認為所有的拉肚子都是吃壞了東西,有時候拉肚子也是大的問題,很多腸胃方面的問題都會通過拉肚子顯現出來,希望朋友們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在平時如果經常有拉肚子肚子疼的情況,一定要及時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