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關節鏡治療膝關節炎是將直徑5mm的棒狀光學內窺鏡,通過關節間隙置入關節腔內,并將病變部位和組織放大4~6倍顯示在監控器上,利用細小的工具修復關節軟骨,并對關節腔進行清理。
預防
經常聽見老年朋友說“我的一雙老寒腿”,很多年輕人不太懂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老年性關節炎。
老年性關節炎的發生會很多原因,有些是因為年輕時不注意保暖導致的,有些是因為平常生活當中不注意保護,怎樣更好的預防(尤其是在冬季)呢?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由于慢性勞損、肥胖、骨密度、外商和力的承受等原因引起的。慢性勞損是由于長期姿勢不良,負重用力,體重過重,導致膝關節軟組織損傷。
肥胖是由于體重的增加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膝骨關節炎的發病。
骨密度是當軟骨下骨小梁變薄、變僵硬時,其承受壓力的耐受性就減少,因此,在骨質疏松者出現骨性關節炎的幾率就增多。
1.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
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
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干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騎自行車時
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
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后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
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在飲食方面
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
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松,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癥狀。
專家提醒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不僅發生在老年人。年輕一代也很有可能患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所以要積極的預防。
結語:通過上文的描述,想必大家對于膝關節骨性炎癥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膝關節是我們身體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骨關節,如果我們的膝關節出現了問題,那么我們在很多方面的活動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要保護好我們的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