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對于女性朋友來說,這是很熟悉的一種婦科病。而乳腺炎大多數是發生在哺乳期,因此這個時期的哺乳期稱之為哺乳期乳腺炎。那哺乳期乳腺炎有哪些癥狀呢?患上哺乳期乳腺炎應該怎么辦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如果你正處于哺乳期,那就一定要多看看哦。
哺乳期乳腺炎有什么癥狀呢?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知道。不過還是有一部分的女性朋友是不知道的,不是嗎?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哺乳期乳腺炎的癥狀吧。
1.淤積性乳腺炎
發生于產褥初期(常在產后1周左右)。由于初產婦缺乏喂哺乳兒經驗,易致乳汁淤積,未按時排空所致。患者感雙乳不等程度的脹痛,并有中等度體溫升高(38.5℃左右)。檢查乳房脹滿,表面微紅(充血),壓痛,但經吸出乳汁后癥狀多能消失。但如不及時處理,被新生兒用力吮破,滯留乳汁可為化膿性細菌所污染。因此,須將多余乳汁排空,并注意乳房清潔。
2.化膿性乳腺炎
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鏈球菌通過破裂的乳房感染所致。如前所述,產后乳汁淤積,如不及時排空,易致感染。細菌侵入乳腺管后,繼續向實質部侵犯,則可形成各種類型的化膿性乳腺炎。
(1)化膿性乳腺炎會擴散到淋巴管,會導致患者出現淋巴管炎。患者這個時期會出現發高熱的癥狀,而且乳房還有伴有觸痛,乳房局部還會出現紅點或者紅斑。
(2)炎癥局限于乳暈部結締組織,形成乳暈下膿腫。
(3)感染沿著淋巴管擴散到乳腺間質內,可自表面至基底,橫貫乳房組織。由于結締組織化膿而形成間質部膿腫。此種膿腫可局限于單一乳腺小葉,亦可擴散至大部乳腺。
(4)感染迅速擴散,深達位于乳房基底部與胸大肌之間的乳房后疏松結締組織,形成乳房后膿腫。
炎癥或膿腫所在部位,均表現紅腫及壓痛。膿腫部按之有波動感,必要時可行試驗穿刺,抽出膿液做細菌學檢查,并做藥物敏感試驗。
哺乳期乳腺怎么辦
當我們哺乳期乳腺炎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相信這個很多女性朋友所關心的朋友,畢竟這會嚴重影響著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患上哺乳期乳腺炎應該怎么辦吧。
1、早期的乳腺炎治療以通乳為重點,抓住早期有利的治療時機,控制病情的發展。選擇中藥的治療一般以疏肝清熱、通乳消腫為主。按摩通乳的方法,雙手自乳房基底按摩,緩慢向乳房方向擠壓推進,按摩的用力程度以病人能夠耐受為尺度,在按摩同時可以輕揪乳房數次,以擴張乳房部的乳絡。這種方法可以促進乳汁通暢排出。哺乳期乳腺炎治療對于病程在6-10天以上的慢性乳腺炎,可加用靜滴青霉素類藥物全身抗炎治療,多在1-2周內治愈。
2、中期腫塊治療重點消散腫塊、避免化膿傳染,很多病人失去早期治愈的有利治愈時機,形成了炎性腫塊,多與早期大劑量抗菌素使用有關。中藥以疏肝清熱、活血消腫散結為主。可做熱敷進行輔助治療,局部熱敷能起到消炎鎮痛效果。
若局腫脹明顯者可用25%的硫酸鎂濕熱敷。同時患者在每3至4小時一次沿乳根至乳房方向按摩8至10分鐘,并盡量擠凈乳汁或輔以吸乳器吸出。早期乳腺炎,癥狀輕微者可不停止哺乳。
3、后期的的病情較為嚴重,重點為排膿引流、促進愈合。哺乳期乳腺炎形成膿腫者行手術切開排膿,引流后均在2周內治愈。排膿應到醫院進行手術切開引流,切口要根據膿腫的位置以及考慮美容效果,選擇切開方式和位置。小膿腫要使用穿刺抽吸沖洗,術后要繼續使用藥物,加強抗感染,促進傷口的快速愈合。
4、另外,哺乳期乳腺炎的預防較治療為重要。避免乳汁淤積,防止乳房損傷,并保持乳房清潔是預防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關鍵。
如果有乳房內縮者,應將乳房輕輕擠出后清洗干凈;在哺乳前后可用3%硼酸水洗凈乳房;養成定時哺乳的習慣;每次哺乳后盡量讓寶寶吸空乳汁;每次哺乳時應將乳汁吸凈,不能吸凈時可有用按摩擠出或用吸乳器吸出;如果乳房已有破損或皸裂時,應暫時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待傷口愈合后再行哺乳。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按摩
(1)按揉經穴
按揉脛骨外足三里及小腿內側三陰交,點按乳房局部的膻中及乳根穴。
(2)拿肩井
拇指放于肩后部肩胛岡上方,其余四指放于缺盆穴上方,拇指與四指對稱用力,作連貫的捏揉動作。
(3)局部推拿
拿胸大肌及整個乳房,掌根或魚際環形按揉乳房基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