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在我們的日常中是越來越多見了,吃海鮮現在也不是什么難事了,可是有的人在吃海鮮的時候就會出現海鮮過敏的情況,吃海鮮過敏癥狀有哪些呢,海鮮過敏怎么辦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海鮮過敏也是一種過敏病,而且還有緩急之分,急性過敏患者要忌辛辣,慢性過敏患者更要注意飲食防止病情惡化。
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海鮮、辣椒、香菇、竹筍、酒、芒果、草莓、香菜等。慢性海鮮過敏患者應該及時進行過敏源脫敏治療。此外,患者避免強烈抓搔患部,避免熱水燙洗和外用刺激性藥物,忌食動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鮮發物。
出現海鮮過敏癥狀的患者發病都是比較突然,會感受到皮膚上突發瘙癢,不定出現風團疙瘩,呈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大小不一,有的風團表面出現水皰,亦有出現水腫性紅斑的。
海鮮過敏后我們的皮膚表面出現的紅疹會在二十四小時后消失,但是新的風團或者紅斑會復發性的出現。
伴有劇癢、燒灼痛感。嚴重可發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氣促、胸悶,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甚至窒息危機生命。
如果全身發癢甚至紅腫,應該立即到醫院檢查,有些需打吊針,如果癥狀輕則不用處理,幾天自動會消失。但是過敏癥用藥物難完全根治,有對海鮮過敏的朋友以后盡量要忌口。
海鮮過敏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急慢性之分。海鮮中含有過量組織胺會造成人身體不適,少數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酵素,吃了現撈的新鮮魚或海鮮,就會引起過敏。
吃海鮮過敏癥狀
我們吃海鮮過敏的癥狀有哪些呢,海鮮過敏的人在吃海鮮后會出現類似中毒的情況,皮膚瘙癢紅腫等。
不過,這些人可能只是對某些魚敏感。如果做皮下實驗,或監測下食用海鮮無過敏反應時,則仍可食用另類魚或海鮮,而不必拒絕所有海鮮。
如食用不新鮮或腐敗青皮紅肉魚可引起中毒;腌制咸魚,如原料不新鮮或腌不透,含組胺多,食后也可引起中毒。過敏體質者食用少量組胺也可能出現中毒癥狀。
中毒時發病快,常在食后0.5~1個小時發病,有時只要5分鐘,時間長的也只要4個小時。發病時癥狀輕,恢復快,偶爾會死亡。
常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心慌、胸悶、呼吸急迫,臉、唇腫脹,口舌及四肢發麻,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
如何診斷是否患上了海鮮過敏
海鮮過敏的原因是由于海鮮中富含大量的異種蛋白,這些異種蛋白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繼而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抗體抗原共同作用,人體就表現出過敏癥狀了。
海鮮過敏中毒時發病快,常在食后0.5~1個小時發病,有時只要5分鐘,時間長的也只要4個小時。發病時癥狀輕,恢復快,偶爾會死亡。
常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心慌、胸悶、呼吸急迫,臉、唇腫脹,口舌及四肢發麻,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
一、皮膚癥狀
皮膚充血、濕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癥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部等部位。
1、蕁麻疹
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
風團逐漸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少數可延長至數天后消退,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發生,以傍晚發作者多見。
風團常泛發,亦可局限。有時合并血管性水腫,偶爾風團表面形成大皰。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