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一種生理現象,而出現膝關節疼痛現象的情況比較多。那膝關節疼痛是怎么回事?引起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如果你有膝關節疼痛的癥狀,不妨來看一看吧。
膝關節疼痛的原因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癥狀,尤其的是過于勞累的時候,更是容易發生膝關節疼痛的情況,那是為什么引起的膝關節疼痛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1、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種病癥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負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關節會腫脹而疼痛,有時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現內翻畸形并伴有內側疼痛。
2、體重過胖、飲食不當太肥胖的人,膝蓋關節就得承受更多重量,膝蓋遲早“報銷”。像走上樓這般簡單的動作,對膝蓋造成的壓力是平常的4倍!如果你的體重超重5公斤,每次爬樓梯,等于多扛了20公斤的“肥肉”!
3、如果患者出現膝關節出的韌帶損傷,則這會引起膝關節疼痛。
臨床上內側副韌帶損傷占絕大多數。以這種損傷為例,患者會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內側疼痛、壓痛,小腿被動外展時疼痛加劇,膝內側有腫脹,幾天后會出現瘀斑。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膝關節炎怎樣更好預防?點擊此處,即可咨詢
4、暖身不當或沒有暖身許多人運動時,往往先做腿部伸展操,殊不知腿部伸展操正是膝蓋易受傷的主因。運動時,膝蓋得承受巨大壓力,因此必須適當暖身,免致受傷。不暖身就運動,等于未給關節自然的潤滑,膝關節運轉當然不順。
此外,冰冷、繃緊的肌肉也同樣不利于關節平順運轉。突然開始或結束動作,會撕裂圍繞在關節周圍的肌肉,造成或加劇過度使用的傷害。
5、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運動,而有些人運動之后卻出現膝關節疼痛的癥狀,這是因為運動的過度,所導致的。因此,運動不能過量,要適可而止。如果疼痛太過嚴重的話,那就趕緊送往醫院吧。
6、脂肪墊勞損脂肪墊充填于膝關節前部的間隙,有加強關節穩定和減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墊勞損的發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傷或者是長期摩擦引起脂肪墊充血、肥厚并發生炎癥,與髕韌帶發生粘連,從而使膝關節活動受限。
這種損傷多發生于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30歲以上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完全伸直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并不受到限制。
7、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運動員的一種常見損傷,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并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
8、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由于外傷或過度勞損等因素損傷滑膜,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如不及時消除,則很容易引起關節粘連,影響正常活動。
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滑膜有摩擦發澀的聲響。疼痛明顯的特點是當膝關節主動極度伸直時,特別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運動時,髕骨下部疼痛會加劇,被動極度屈曲時疼痛也明顯加重。
膝關節檢查
1、檢查包括檢視、觸診和X光診斷。以下會集中討論
2、患者要先拉起褲子和除去鞋襪,以便能清楚見到膝關節。站立,雙腳平衡,與肩齊寬。正常時膝蓋應該向前。若膝蓋向內旋轉,表示大腿骨向內旋轉,這種「斗雞眼」膝蓋并不正常。正面看很容易察覺到患者膝關節呈”O”型或”X”型。
3、“o”是指當雙腳合攏時,兩膝分開。距離愈大則”O”型愈嚴重。相反當雙膝合攏時,雙腳分開,則膝部被稱為”X”型。有”X”膝關節的人較多患有前膝痛。
4、從后觀察,更易發現膝關節異常。正常時,腘窩應該向后,不會偏歪。若大腿內旋,腘窩便會向外(圖十二)。
5、寬扁腳亦較容易從后面觀察得到。我們分別用肉眼在小腿多肌肉處、跟腱和后跟定一中點。正常時,這三點應該連結成一直線。當小腿的中點與跟腱的連線與跟腱和后跟的連線成角,足跟向外偏歪,則表示患者有寬扁腳。若在站立時足弓完全消失,則表示患者有扁平足。
6、從側面看,前膝只應為一突起組織,成膝蓋。當膝蓋處于較高位置時(即高臏),前膝便會呈現雙峰。上面為膝蓋,下面的為脂肪墊。
7、從鞋子的形態,我們亦可以得到一些啟示。若鞋的中間內側部份變闊或傾側,表示患者可能有寬扁腳。若寬扁腳嚴重時,可見到鞋跟內側磨蝕和后幫向內傾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