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尿酸生成過多的因素,如攝入過量的高嘌呤食物、肥胖、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淋巴增生性疾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溶血性貧血、腫瘤、銀屑病、肝糖原累積病、果糖攝入、遺傳性果糖不耐受、低氧血癥、肌肉激烈運動、急慢性乙醇中毒等; 影響尿酸排泄減少的因素,如腎功能不全、酮癥酸中毒、乳酸酸中毒、腎小管尿酸鹽吸收增加、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高血壓病、鉛中毒、瘤患者化療放療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腎性尿崩癥、饑餓以及服用藥物,如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煙酸、乙酰水楊酸、利尿劑等。
此外,人體內的血尿酸濃度還會受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如女性在停經前尿酸值較男性低,但停經后尿酸會慢慢增高; 青春期前血中尿酸濃度較低,但青春期后則會逐漸增加接近成年人。
一般情況下,高尿酸血癥患者常無癥狀,但持續性高尿酸血癥可以引發或伴發多種疾病危害著中老年人身體健康。
1.痛風: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前一定會有高尿酸血癥期,但高尿酸血癥不是一定會發展為痛風,發展為痛風的大約一般占5%~12%。從無癥狀的高尿酸血癥到痛風性關節炎的首次發作需要5年~10年的時間。首發癥狀常表現為夜間突發第一趾跖關節疼痛難忍,局部紅腫、皮溫增高,其發病急驟,消退也快,可在1周左右自行緩解。
痛風易復發,反復發作后,可累及多個關節,并導致關節畸形。少數患者以腎結石起病,可有腰痛、血尿等癥狀,嚴重者還可引起腎功能衰竭、腎小球局灶節段硬化、腎間質纖維化等病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尿酸血癥會加速腎功能衰竭的速度,但具體的機制還不清楚。近的一個對6403名患者的臨床觀察中發現,血尿酸水平是腎功能異常的獨立危險因素。
2.其它疾病:高尿酸血癥除了可能引發痛風外,還與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癥和糖尿病有密切的關系。有資料顯示,高尿酸血癥患者高血壓病發生率為8.1%~13.6%,糖尿病為5.1%~15.7%,高脂血癥為32%~66.5%,冠心病為3.2%~6.3%,腦梗死為0.46%。
國外近年來做了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系統關系的大規模臨床調查,現在基本上可以肯定高尿酸血癥是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有證據表明,升高的血尿酸水平促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氧化和脂質的過氧化;伴隨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參與炎癥反應,后者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而且還促進血小板聚集,促進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病人冠脈內血栓的形成。
此外,在新一期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認為:在中年健康男性中,高尿酸血癥是預測心血管病死亡和其他原因死亡的獨立的、明顯的危險因素。他們指出,血尿酸水平可作為一個簡單可行、檢測價格低廉的心血管病死亡危險標志物。
高尿酸血癥的治療策略
一般認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無需藥物治療,只需調整飲食、避免肥胖、過勞、酗酒、精神刺激等來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合并有痛風、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時需藥物治療。
飲食:每日飲水2000ml以上,咖啡、牛奶、可可、茶、雞蛋、面、米、水果類、白菜、西紅柿、黃瓜、菜花等為低嘌呤食物,平日應以這些食物為主。
適量進食中嘌呤食物:牛肉、豬肉、綿羊肉、菠菜、豌豆、蘑菇、干豆類、扁豆、蘆筍、花生等,對于肉類食物可先煮湯棄湯后再烹食,可以減少嘌呤含量。
禁食高嘌呤食物:動物內臟——心、肝、腎、胰,肉餡、肉湯、鯉魚、鯖魚、魚卵、小蝦、沙丁魚、鵝、鵪鶉、酵母。
調查證明: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的嘌呤量高10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也不宜多吃;還要下決心戒酒,因為1瓶啤酒可使血尿酸升高1倍;避免暴飲暴食或饑餓;碳水化合物可以促進尿酸排出,每餐應以饅頭、面條、玉米為主。
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運動時逐漸加量,不可過量,禁止劇烈運動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者應積極控制體重,但降低體重也應循序漸進,每月減1千克,否則易導致痛風急性發作。
結語:上文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于尿酸高的介紹,相信大家看過之后應該有了一些簡單的了解了,小編是希望通過簡單的介紹之后讓大家能夠重視這個問題,然后去解決這些問題,小編希望大家能夠能夠健健康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