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冷瘴:寒甚熱微或但寒不熱,渴不欲飲,或嘔吐泄瀉,或神昏不語,舌苔白膩,脈弦。
[治法] 芳香化濁,辟穢理氣。
[方藥] 加味不換金正氣散:蒼術10克,厚樸12克,陳皮12克,甘草6克,蕾香12克,半夏12克,佩蘭12克,荷葉12克,檳梅12克,蘋果7克,菖蒲7克。
若痰濕蒙閉心竅,神志昏迷,合用蘇合香丸。
5.正虛邪戀
遇勞即發,反復發作,寒熱不清。脅下痞塊,神倦乏力,面黃肌瘦,懶言氣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脈細弱。
[治法] 益氣養血,調和營衛。
[方藥] 何人飲加減:人參16克,當歸12克,何首烏25克,陳皮12克,干姜7克,甘草6克。若脅下積有痞塊,合用鱉甲煎丸。
二、針刺穴位療法
研究表明,針刺有效率達80%,對瘴瘧療效較差.在瘧疾發作前1—2小時,可選主穴大椎、胸道,配穴間使、足三里、后湲、曲池輪換針刺,輕至中度刺激,留針10~15分鐘,連續治療3~6天,惡寒甚者可加炙法。
三、穴位貼敷療法
(1)馬齒莧外敷內關穴治療瘧疾,用馬齒莧未開花的含苞枝頭7枝,紅糖25g,共搗成藥泥即成。
將藥泥放于內關穴上,然后用敷料或手帕固定24小時后除去,療效滿意。
(2)二甘散(將生甘草,生甘遂各10g,2藥共碾成板細末,裝入小口瓶內密封備用)穴位敷貼治療瘧疾:在瘧疾發作前2~3小時,先將肚臍用75%酒精棉球消毒,再取二甘散0.5克放人神闕穴中央,外用9厘米膠布固定,待病愈后3天去掉.臨床治愈事達96.4%,瘧疾治愈后取血復檢瘧原蟲均轉陰性。
四、飲食療法
(1)用獨頭蒜7個配熱酒服,治療寒瘧。
(2)雨前茶葉9克,檀桃仁15克(敲碎),川芎1.5克,寒多加胡椒l克。
以沸水沖泡,于瘧疾發作前不拘時趁熱頻頻飲之,到臨發時止.用于三日瘧。有益氣補血,祛邪止瘧功效。
(3)鵝不食草30~90克,酒,水各牛煎煮,于瘧發前3—4小時或臨發時頓服。
(4)蜂蜜30克置于杯中,滴入白酒3滴,再用開水沖服,在發作前1小時服用。
(5)白酒200毫升,常山15克,漫2~3天,去渣濾取藥液,分3次喝完。清晨服1次,1小時后再服1次,發作前1小時再服1次.連續3天。
(6)青蒿(鮮品)1000克洗凈搗汁,每次服10毫升(加入白酒1毫升)。每日3次,清晨服1次,停1小時再服1次,發作0.1小時又服1次。
五、預防與護理
(1)消滅蚊子,或使用蚊帳,避逸。
(2)在瘧疾高發區和發病季節,可服用預防藥物。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于瘧疾的治療應該有了了解。瘧疾雖然是三大疾病之一,但是就現代的醫療水平來講,瘧疾也不是什么疑難雜癥了,只要我們能夠做到正確預防,正確治療,那么瘧疾也就會遠離我們。早預防早治療,是面對所有疾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