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是一種比較可怕的傳播疾病,其傳染性比較強,它是由寄生于人體的病原蟲所引發了疾病,在多年之前,人們對于瘧疾的認識比較少,也缺乏治療手段,當時的百姓得了瘧疾會比較痛苦,但是伴隨著醫療技術的增長,瘧疾不再是那么可怕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全面的了解一下吧!
瘧疾的傳染源主要是瘧疾病原蟲的攜帶者,其血液中會攜帶病原蟲配子。
血液中原蟲密度越高,配子體的密度也會越高,傳播的機率也越大。
得瘧疾的原因
瘧疾是由瘧原蟲經按蚊叮咬傳播的寄生蟲病。瘧原蟲侵入人體后經血流侵入肝細胞內寄生、繁殖,成熟后又侵入紅細胞內繁殖,使紅細胞定時的、成批的破裂而發病。
傳播途徑又有哪些
1、傳染源 瘧疾患者和帶瘧原蟲者。
2、傳播途徑 瘧疾的傳播媒介為按蚊,經蚊蟲叮咬皮膚為主要傳播途徑。極少數病例可因數帶瘧原蟲的血液后而發病。 傳播瘧疾重要的是中華按蚊,為平原區間日瘧傳播的主要媒介。在山區傳播瘧疾以微小按蚊為主。在丘陵地區則以雷氏按蚊嗜人血亞種為重要媒介。在海南島山林地區發現其傳瘧媒介為大劣按蚊。
3、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瘧疾普遍易感。感染后雖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瘧疾之間亦無交叉免疫性,經反復多次感染后,再感染時癥狀可較輕,甚至無癥狀。而一般非流行區來的外來人員常較易感染,且癥狀較重
4、流行特征 瘧疾主要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其次為溫帶。這主要因為本病流行于生態環境與媒介因素關系密切。流行區以間日瘧廣,惡性瘧主要流行于熱帶,亦嚴重。三日瘧及卵形瘧相對少見。我國除云南和兩省為間日瘧及惡性瘧混合流行外,主要以間日瘧流行為主。發病以夏秋季節較多,在熱帶擠壓社帶則不受季節限制。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癥狀通常發生于蚊叮咬人注入瘧原蟲后10~35日。瘧疾潛伏期因感染的瘧原蟲種類不同而異。間日瘧和卵形瘧的潛伏期為13~15天,三日瘧為24~30天,惡性瘧為7~l2天。經輸血傳播的瘧疾,其潛伏期的長短與血中瘧原蟲的數量有關,3~41天不等,一般為7~14天。
2.前驅期
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
3.發冷期
手腳發冷,繼而寒戰、發抖、面色蒼白、口唇指甲發紺。體溫迅速上升、此期可持續10多分鐘至2小時。
4.發熱期
寒戰后全身發熱、頭痛、口渴,體溫可升至39℃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現抽搐、此期可持續2~3小時。
5.出汗期
高熱后大汗淋漓,體溫迅速下降,當時除疲勞外,頓覺舒服輕快,常安然入睡。此期持續約2~3小時。間日瘧、卵形瘧—般隔天發作一次,惡性瘧在48小/時內可有兩次發熱,發作數次后常見鼻唇部疤疹及脾腫大,發作多次后則有肝臟腫大及貧血,脾臟逐漸腫大并變硬。
1.基礎治療
(1)發作期及退熱后24小時應臥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補給,對食欲不佳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至恢復期給高蛋白飲食;吐瀉不能進食者,則適當補液;有貧血者可輔以鐵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