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選擇左側臥睡姿:孕婦采用左側臥位睡姿時,有助于避免增大的妊娠子宮壓迫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和輸尿管,減輕對直腸靜脈的壓迫,增加子宮胎盤血流灌注量及腎血流量,更有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和防治孕期痔瘡、仰臥綜合癥等妊娠并發癥,降低圍產期孕婦和胎兒發病率及死亡率。當然在長時間的睡眠中,不可能保持一種姿勢不變,可以左右交替,但宜多取左側臥位為好。
防止便秘和腹瀉:不要久忍大便,要養成定時良好的排便習慣,大便時不要在廁所看書讀報,避免久蹲廁所,久蹲容易引起肛管靜脈擴張或曲張,以免肛門局部受到刺激但,每次蹲廁所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如果一次排不出來,可起來休息一會兒再去,排便困難時可用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如麻仁潤腸丸,果導片等,不宜用瀉藥,更不應用壓力較大的灌腸等方法來通便,以免造成流產或早產。
婦女孕期及產后避免久站久坐:要采用新法接生,以避免嚴重會陰撕裂。否則,分娩時痔瘡容易水腫、外脫、增加病人痛苦。
孕婦患了痔瘡一般以保守治療為好。因為麻醉和手術刺激對孕婦和胎兒都有影響,一般應等到產后再作手術治療。而產后隨著腹內壓降低,靜脈回流障礙解除,痔一般會慢慢變小或萎縮。因此,對妊娠期的痔瘡應以熏法外治為主。一般外痔不需什么特殊治療。內痔出血或脫出、腫痛,則需及時到醫院專科進行診治。
藥物治療:治療痔瘡的藥物很多,如痔瘡膏。有些在緩解癥狀方面效果很明顯,但這些藥物中常含有麝香、明礬、甘露醇及抗菌素等成分,這些成分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建議孕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手術治療:痔瘡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在孕晚期一般不宜手術,以免引起流產或早產的可能;而孕早期使用麻醉藥和某些抗生素可能會對母胎不利,所以孕婦患痔瘡后應主要靠飲食調節和每天熏洗坐浴來治療,一般不采用手術。如果病情嚴重,也要等到產褥期后,才進行手術治療,如遇痔核脫出時則盡快予以回納,多臥床休息;必要時可在醫生進行系統的檢查、辯清情況后考慮注射療法、套扎療法、冷凍療法等。
經過治療后,如果癥狀未得改善甚至加重、嵌頓不能回納、有明顯痛苦時,仍應考慮手術治療,但宜盡量選擇在孕20~32周為宜。且因是妊娠期,組織脆弱,容易出血,所以手術過程中要加以注意。孕36周以后由于肛門會陰部組織流血、水腫、脆弱,傷口通常難以完全愈合,故不宜手術。分娩后手術,目前普遍認為局部、全身都無妨礙,因此如需手術可以考慮。
結語:孕婦得痔瘡后不要過于緊張,首先要了解原因,盡量選擇飲食調理,不要使用藥物。有很多時候是因為孕婦的飲食不注意引起,盡量多食水果蔬菜,多喝水。癥狀嚴重時可以到醫院咨詢醫生,根據醫生的提示對癥用藥。注意適量的運動,不要因為懷孕而久坐或躺在床上不動,要了解孕婦適當的運動對生育寶寶有著很好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