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痔瘡的發生原因早期是因為為便秘,或者不按時排便。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些內痔瘡的癥狀有哪些,如何做好早期預防,避免痔瘡所帶來的煩惱。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內痔,中醫病名。是以肛門齒線以上發生靜脈曲張團塊,表面覆以粘膜,常有便血,痔核脫出,便秘等為主要表現的痔病類疾病。內痔是肛門直腸疾病中常見的病種。內痔好發于截石位3、7、11點,又稱為母痔區,其余部分發生的內痔均稱為子痔。與西醫病名相同。本病若早期治療,一般預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病程中伴發貧血等并發癥。
粘液流出:直腸粘膜長期受痔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內痔,因肛門括約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門流出。輕者大便時流出,重者不排便時也自然流出。內痔脫出時,分泌物將更多。
疼痛:單純內痔,一般無疼痛,有時僅感覺肛門部墜脹或排便困難。如發炎腫脹者,痔內有血栓形成或嵌頓,則有疼痛;如脫出未及時復位,則疼痛加重;如發生嵌頓,有潰爛壞死,引起肛緣發炎水腫,則疼痛劇烈,病人坐臥不安。
痔核脫出:常是晚期癥狀。多先有便血,后有脫垂,由于痔核體積增大,排便時受到糞便的擠壓,使其逐漸與肌層分離而脫出肛外。有時是1~2個痔核同時脫出,有時是全部痔核并帶有直腸粘膜一齊脫出。初僅在排便時脫出,便后能自行還納。
根據病情輕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三期
Ⅰ期:痔核較小,如黃豆或蠶豆大,色鮮紅,質柔軟,不脫出肛外,大便帶血或滴血。
Ⅱ期:痔核較大,形似紅棗,色暗紅,大便時脫出肛外,便后能自行還納,大便滴血較多或射血一線如箭。
Ⅲ期:痔核更大,如雞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時或行走時脫出肛外,不能自行還納,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則呈噴射狀,痔核脫出后如不盡快還納,則易嵌頓而絞窄腫脹、糜爛壞死。
病證鑒別
內痔與直腸息肉:直腸息肉多見于兒童,可有大便帶血或少量滴血,絕無射血,脫出物為單個帶蒂,表面光滑,質地較痔核硬。
內痔與直腸脫垂:直腸脫垂脫出物呈環狀或螺旋狀,長度2—100n或更長,表面光滑,色淡紅或鮮紅,無靜脈曲張,一般無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