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熱,熱的知了都叫起來了,但是室內卻是非常的涼快,有空調有冷飲,真的是非常的爽快,但是你知道嗎?長期呆在空調屋里的話,還出現空調病的,空調病是夏季一種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別擔心,小編教您6招,讓你輕松躲避空調病。
夏天外面的溫度和室內的溫度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室內的溫度讓人很舒服,炙熱的暑氣把人逼到空調房內,室內外溫差大,就像季節交替忽冷忽熱,容易引發一系列“空調病”。
臺灣臺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健康檢查科主任林雨亭指出,夏天從外面進入室內,尤其當室內外溫差超過5℃時,腦血管從擴張狀態急速收縮,容易頭痛。由冷入熱,若身體中樞無法正常調節,會出現中暑、嗓子疼、鼻塞等風熱感冒癥狀。在空調房內待的時間過長,還容易導致皮膚干燥、發癢等問題,特別是患有慢性皮膚病的人,對溫度變化相當敏感。下面教大家6招,能有效防止“空調病”。
第1招:分段進出室內外
帶著一身熱氣進入空調房,由于熱脹冷縮,極易導致頭疼、心臟病甚至中風。建議采取分段進出法:在室內先待3~5分鐘,然后走出室外到陰涼處待幾分鐘,扭扭腰、伸展下身體后再進入室內,反復2~3次,等身體較能適應室內低溫,就可留在空調房內了。這種方法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第2招:控制溫差和濕度
要及時的掌握住室內的溫度才是有效的,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的。
老年人身體代謝減緩,血液循環較差。關節對溫度、濕度的變化很敏感,不應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室內濕度過大,還容易誘發過敏,這時好能開啟空調除濕功能。建議室內外溫差好不要超3℃~5℃,室內濕度保持在60%左右,溫度在25℃~26℃之間。
第3招:多喝溫水
經常待在空調房內,容易導致水分流失,造成鼻腔和黏膜過干,甚至引發支氣管炎。所以需要多補充水分,水溫不宜過冷或過熱,35℃~40℃的溫水是佳選擇。
第4招:保濕工作不可少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衍良強調,長期受冷氣侵襲,肌膚容易干皺,影響光澤和彈性。嚴重時,皮膚還會發癢、起疹子。除了多補充水分,身體也要經常保濕。夏天容易出油、出汗,建議使用清爽型乳液,既不容易堵塞毛孔,還有利于排汗。洗澡后,趁身體含水量較高時涂上一層乳液,讓水分留在皮膚底下,讓肌膚“喝飽水”。
身體的健康要呵護,但是室內的環境也要做好保濕工作,隨時放一杯水在身旁或適度栽種植物,也能增加環境濕度。而且,植物能減少二氧化碳濃度,起到調節空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