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腿排排水
位于我們的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的凹陷處的陰陵穴是脾經上的合穴,有人體第一排濕大穴之稱,所以艾灸此穴可以起到健脾化濕、通利三焦、調理膀胱、祛風除寒的作用。取穴時,正坐屈膝,用拇指沿著小腿內側骨的內緣由下往上推按,拇指推按到膝關節下的脛骨向上彎曲凹陷處,即為此穴,用艾條懸于此穴之上,每天灸5分鐘左右即可。如果在家里操作還可以用手指按揉代替,空閑的時候按就可以,但要保證每天總共按10分鐘以上。如果體內有脾濕,按此處還會有疼痛感,但是堅持揉一段時間后,就會發現疼痛在逐漸減輕,這說明脾濕正在一點點地被排出體外。
為了避免脾受暑濕所傷,我們在長夏時還要多吃一些健脾食物,如薏苡仁、芡實、赤小豆、冬瓜、綠豆芽等。此外,我們還要少食冷飲和寒涼的瓜果,因為生冷食物易傷脾胃。
既然“濕”為體內多余水分,那么對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導致的小便不暢、排尿不盡等問題,我們也可以從艾灸或按摩陰陵穴入手。
中醫認為,排尿不盡多為脾胃虧虛、中氣不足、氣化失司所致,按揉陰陵泉穴可以補益中氣,對治療排尿不盡有一定的作用。可以每天按摩此穴100~150次,按摩時手法宜輕柔、均勻、和緩,力度以感覺舒適為佳,每天早晚各1遍,兩腿都需要按摩,一般半個小時左右就會見效果。
熬點生姜粥
此要防治腹瀉,首先要注意保暖。有人喜歡吃涼菜,而且還就著冷飲吃,結果肛門像關不住的水龍頭,這就是受涼的表現。
中國人稱涼菜為下酒菜,目的是要用涼菜的涼性來平衡酒的熱性。不喝酒的人,或者喝冰鎮啤酒的人,卻天天吃涼菜,能不受寒嗎?所以我們要注意切勿過食寒涼食品,還應該多吃一些祛濕食物,如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冬瓜等,這些食物可讓濕氣隨大小便排出。
當然,如果能用藥膳輔助治療的效果會更加明顯,比較常見的有“當歸生姜羊肉湯”“鯉魚赤小豆湯”等。在這里,我再給大家介紹一款唐代醫家李絳《兵部手集方》中記載的藥膳——生姜紅棗粥,你別看這款粥做起來簡單,但對夏季腹瀉有很好的效果。
先準備生姜15克,去皮切成姜絲,再取100克粳米淘洗干凈,然后將粳米放入鍋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燒開,再放入切好的姜絲,5枚去核的大棗,用文火熬成粥。每日早晚溫食兩次即可。
在這道粥中,生姜是溫胃散寒的良藥,入肺開胃,可去腹中寒氣,紅棗是脾之果,是脾虛者的理想食品之一,中醫常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消瘦無力、食少便稀等癥。二者相配合確實有比較理想的溫肺暖胃驅寒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有消瘦、面色偏紅、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癥狀的陰虛內熱之人不適合食用此粥。
結語:以上就是三九養生堂為您總結的關于拉肚子的內容,通過上文的介紹,腸道的健康是重要的,所以在這個炎熱的夏季我們也要記得保持自己的腸道健康,千萬不要吃一些傷害腸道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