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會聽到的疾病,而且甲亢在現在生活中也是越來越高發了,不管是老人還是孕婦小孩都會發生的,甲亢是屬于內分泌系統疾病,也是屬于慢性病,可能很多人對于甲亢還不是很了解,不知道甲亢的癥狀有哪些,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甲亢癥狀。
目錄
3、甲亢癥狀表現 4、甲亢癥狀如何檢查出來
7、得了甲亢癥狀如何飲食 8、甲亢癥狀如何預防
甲亢癥狀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是由于甲狀腺合成釋放過多的甲狀腺激素,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和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悸、出汗、進食和便次增多和體重減少的病癥。多數患者還常常同時有突眼、眼瞼水腫、視力減退等癥狀。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是指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致的臨床綜合征,常伴有甲狀腺腫大、眼球外突及基礎代謝率增高等表現。兒童甲亢主要見于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raves病)。患有Graves病孕婦的胎兒約有2%在出生后會呈現甲亢癥狀,這是由于母體內高濃度的促甲狀腺素受體刺激性抗體經胎盤進入胎兒所致,患兒通常在生后3個月左右逐漸緩解。
病因
甲亢病因包括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也稱Graves病),炎性甲亢(亞急性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產后甲狀腺炎和橋本甲亢)、藥物致甲亢(左甲狀腺素鈉和碘致甲亢)、hCG相關性甲亢(妊娠嘔吐性暫時性甲亢)、和垂體TSH瘤甲亢。
臨床上80%以上甲亢是Graves病引起的,Graves病是甲狀腺自身免疫病,患者的淋巴細胞產生了刺激甲狀腺的免疫球蛋白-TSI,臨床上我們測定的TSI為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RAb。
Graves病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和發熱、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等因素有關,但臨床上絕大多數患者并不能找到發病的病因。Graves病常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白癜風、脫發、1型糖尿病等。
甲亢的臨床表現包括甲狀腺腫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動、失眠、兩手顫動、怕熱、多汗、皮膚潮濕,食欲亢進但卻消瘦、體重減輕、心悸、脈快有力(脈率常在每分鐘100次以上,休息及睡眠時仍快)、脈壓增大(主要由于收縮壓升高)、內分泌紊亂(如月經失調)以及無力、易疲勞、出現肢體近端肌萎縮等。其中脈率增快及脈壓增大尤為重要,常可作為判斷病情程度和治療效果的重要標志。
癥狀
甲亢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大多數年齡在20~40歲,一般女性比男性發病率高,約為4∶1,但是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則女性稍多于男性,約為4∶3,青年女性常可出現青春期甲亢,癥狀較輕,有的人未經治療,而在青春期過后也可自愈。
老年病人較年輕者更易見“隱匿性”或“淡漠型”甲亢,其神經過敏和情緒癥狀較輕,突眼發生率也較少,甲亢時多系統受累,臨床表現多變,20~40歲中青年發病較常見,但近年來老年甲亢不斷增多,起病較慢,多有精神創傷史和家族史,發病后病程遷延,數年不愈,復發率高,并可發生多種并發癥。
(1)能量代謝與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異常:甲亢時基礎代謝率(BMR)增高,可煩熱,潮汗,體重減輕,工作效率低,肌肉消瘦,乏力,易疲勞,蛋白質代謝負平衡,膽固醇下降或正常,皮下脂肪消失,脂肪代謝加速,肝糖原與肌糖原分解增加,糖原異生增快,血糖可升高或出現餐后高血糖,糖代謝異常重者可發生糖尿病。
(2)水鹽代謝與維生素代謝紊亂:甲狀腺激素可促進利尿,排鉀與排鎂,故甲亢時易發生低鉀性周期麻痹與低鎂血癥,鈣與磷運轉加速,常有高尿鈣與高尿磷和高尿鎂;久之,可發生骨質脫鈣與骨質疏松,當有低血鈣發生后患者又攝鈣不足,少數病人可發生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同時由于甲亢時吸收差,代謝快,消耗多,可發生維生素B1,C,D等多種維生素缺乏癥及微量元素缺少癥。
(3)皮膚肌肉代謝異常癥狀:蛋白質呈負代謝平衡,肌酸負平衡,負氮平衡,ATP減少,磷酸肌酸減少,易發生甲亢性肌病,眼肌無力,重癥肌無力,或經常性軟癱,皮膚發生黏液性水腫,多見于眼瞼與脛骨前,指甲變軟或發生變形與感染。
(4)心血管系統癥狀:甲狀腺激素興奮心肌交感神經,增強兒茶酚胺作用,出現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音增強,脈壓加大,甚至心臟擴大,心尖部收縮期雜音,老年人易發生心房纖顫,心絞痛甚至甲亢性心臟病與冠心病同時發生,以致心力衰竭。
(5)精神與神經系統癥狀:甲狀腺激素可興奮神經肌肉,易產生精神緊張,急躁,激動,失眠,頭暈,多慮,易怒,多言,手抖,反射亢進,嚴重時可發生甲亢性精神病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