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的睡眠得不到很好的保證,也有的人的生活習慣以及睡眠習慣并不好,所以有很多的人出現落枕的情況。那么落枕有哪些癥狀呢?中醫又是怎樣治療落枕呢?一起來看看吧。
落枕有哪些癥狀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于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并無任何癥狀,晨起后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于睡眠之后,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系。
落枕的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或有受涼等因素。由于疼痛,使頸項活動欠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于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
中醫療法
中醫治療落枕的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按摩理筋法為佳。
(1)按摩理筋一般落枕經1~2次治療即可緩解,輕者即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實際上是在頸部長期病變的基礎上發病,如頸部肌肉長期勞損或頸椎有退行性病變等,在一定條件下誘發本病,即使通過治療使紊亂的關節復位,但頸部軟組織的充血、水腫、增厚等炎性變化也會繼續造成頸部不適,需要2周甚至1個月以上的治療、休息才能痊愈。按摩理筋有以下幾種方法:
?、侔茨φ吡⒂诼湔碚呱砗?,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痛點,然后用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復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復2~3遍。重復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松弛而止痛;
②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并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后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后進行頭頸部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蹆墒滞瑫r點揉承漿、風府穴約1分鐘,手法輕柔,然后雙手點揉患部對側之合谷、后溪穴,強刺激(以病人耐受為度),同時令患者輕緩左右扭頸,盡量扭轉至大限度,約1分鐘,然后低頭,仰頭,活動頸部。若落枕癥狀較輕,此手法即可獲效。頭痛嚴重、頸部不能轉動者,可先按揉患側肩井穴2~3分鐘,并囑患者緩緩轉動頸項,當疼痛稍減后,再行治療,效果更佳;
④自我按摩:用兩手掌在枕部用力按摩,直到局部發熱為止。
此外,對于頸椎棘突有偏歪者,還可以應用扳法,通常對于外傷型落枕更為有效。操作時用力要求穩而有突發性,以聽到有彈響聲為佳,但切不可強求有彈響聲,要適可而止,不能粗暴用力。行扳法前要明確診斷,排除骨折、脫位或腫瘤等疾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針灸療法針灸治療本病方法頗多,如針刺、指針、電針、耳穴壓丸等。
?、籴槾讨餮ǎ簯溢姟B老、后溪。配穴:內關、外關、中渚、陽陵泉。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僅取一穴,效欠佳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懸鐘穴,直刺1、5~1、8寸深,用強或中等刺激,得氣后留針15~20分鐘;養老穴,針尖向上斜刺1、5寸,使針感傳至肩部;后溪,直刺0、5~0、8寸,得氣后捻轉運針1~3分鐘,亦可加電針刺激,頻率40~50次/分,連續波。配穴,用常規針法,深刺,務求得氣感強烈。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范圍由小漸大。留針均為15分鐘,每日1次?;蛘卟捎弥餮ǎ捍笞?。配穴:肩井。治法:令患者端坐于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后,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于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后起針,穴區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