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
1、有人說,“骨質疏松,補鈣就行。”這其實是不對的?;剂斯琴|疏松癥,并不是平時多補補鈣就行,須根據不同的病因和證型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
2、原發性I型骨質疏松癥是由于絕經后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增強引起骨量丟失所致,因此應選用骨吸收抑制劑如雌激素、降鈣素、鈣制劑等藥物治療。
3、原發性II型骨質疏松癥其病因是由于年齡老化,導致激素自身調節失衡,使骨形成低下,應選用骨形成促進劑,如活性維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氟化劑和維生素K2等藥物治療。
4、當然,日常食物補鈣可作為骨質疏松癥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首先以提高膳食中的鈣含量為主,若食物中所進鈣量不夠,則需用含鈣制劑補充。但若已形成骨質疏松癥,單純靠多吃含鈣食物并不能代替藥物治療。服藥期間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強療效。
5、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質丟失,使骨骼開始變脆,此時采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能防治骨質疏松,降低骨折發生率。
因此,雌激素為防止婦女絕經后骨質丟失的首選藥物,但單獨使用雌激素有可能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會,故應使用低有效劑量,并輔以適當的孕激素。使用雌激素治療的婦女在用藥前和用藥期間,應定期進行婦科和乳腺檢查。
如何治療骨質疏松
中藥治療,補腎為本
中醫把骨質疏松癥歸屬“骨痿、骨枯”范疇,認為其發病是由于腎虛所致。使用補腎法治療腎虛癥可使骨質疏松癥狀明顯改善,骨密度平均值回升,骨鈣含量、骨密度等均可得到提高。
中醫運用補腎法治療時分成腎陰虛和腎陽虛兩型,并分別用左歸丸補腎陰及右歸丸加減補腎陽治療(參見本刊第10期25頁“經典名方”欄目——編者注),加減補腎藥物,如淫羊藿、杜仲、巴戟、續斷、紫河車、女貞子、旱蓮草、澤瀉、龍骨、熟地等(具體藥方根據病情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從而調節骨代謝平衡,促進骨生成,提高骨密度,從源頭上施治。
下肢動脈硬化
1、冬季將至,很多老年人就開始腰酸、腿疼,“老寒腿”發作。它就是每年隨著氣溫的下降發作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2、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指動脈硬化斑塊在動脈內壁上形成,向血管內增生、突起,隨著斑塊不斷擴大和繼發血栓的形成,使血管變得狹窄,血液流速減慢,血流量減少,當狹窄達到一定程度,甚至形成管腔閉塞時,供給下肢的血流量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下肢就會出現慢性或急性缺血癥狀。
注意飲食,預防病發
1、日常生活中,通過攝入以下一些食品,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降低動脈硬化斑塊發生的可能。
2、牛奶含有一種因子,可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牛奶中還含有大量的鈣質,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
3、大豆含有一種皂甙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4、生姜含有一種含油樹脂,具有明顯的調節血脂和降膽固醇的作用。
5、大蒜含揮發性蒜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顯的降低有害血脂的作用。
6、洋蔥在調節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心肌梗塞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7、茄子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能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及腦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8、木耳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可減肥和抗癌。
9、燕麥具有調節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常食可防動脈粥樣硬化。
10、山楂具有加強和調節心肌,增大心臟收縮幅度及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還能調節血清中的膽固醇。
11、蜜橘多吃可以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加速膽固醇的轉化,調節血清膽固醇和降低有害血脂的含量。
1、以手扶墻或桌子,分別用單足站立10秒鐘,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墻或桌子,抬起腳后跟,然后下蹲5秒鐘,使胸部盡量貼近大腿,反復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時動作要慢。
3、扶墻或桌子,用腳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發或椅子上,壓膝壓髖,用雙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開、合攏,使髖部盡量外展,做10~20次。
5、平臥床上,左腿盡力屈髖屈膝,雙手抱住下肢使膝關節盡量貼近同側肩部,停留3~5秒鐘復原,左右交替,20~30次。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老年人腿疼的一些原因介紹和治療預防的方法,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了。日常的生活注意保暖,和堅持鍛煉身體,所以老年人為減少疼痛的發生,肢體保暖十分重要。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