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分類
急性發熱
(一)感染性發熱
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本組疾病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ECHO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其臨床特點為多種表現。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大多較輕而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的癥狀較重。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白細胞計數和X線檢查及對抗生素的治療反應等近年由于診斷技術的進展,可用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快速診斷方法可確定病原。常見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腺咽結膜熱;皰疹性咽峽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須與呼吸道細菌性感染鑒別。
2、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atory 、、syndrome,SARS)該病于2002年11月首發在中國廣東省,是一種由冠狀病毒引起的以發熱呼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的具有明顯傳染性的肺炎,重癥患者易迅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而死亡。對于有SARS流行病學依據有發熱、呼吸道癥狀和肺部體征,并有肺部X線CT等異常影像改變,能排除其他疾病診斷者,可以做出SARS臨床診斷在臨床診斷的基礎上,若分泌物SARS冠狀病毒RNA(SARS COV RNA)檢測陽性,或血清 SARS COV抗體陽轉或抗體滴度4倍及以上增高,則可確定診斷。SARS COV分離是確立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但其分離只允許在防護嚴密的p3實驗室進行,且體外細胞培養分離方法復雜且煩瑣,不適合臨床實驗室作為診斷的手段具備以下三項中的任何一項,均可診斷為重癥SARS:①呼吸困難,成人休息狀態下呼吸頻率≥30次/min且伴有下列情況之一:胸片顯示多葉病變或病灶總面積在正位胸片上占雙肺總面積的1/3以上;48h內病灶面積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占雙肺總面積的1/4以上。②出現明顯的低氧血癥,氧合指數
3、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 主要依據。①流行病學資料除新疆、西藏、青海臺灣省及自治區外,其他省市均有報告。高度散發有明顯季節性。多數地區(野鼠型)在10-12月為大流行高峰,部分地區在5-7月小流行褐家鼠型發病≥高峰在3-5月。有直接或間接與鼠類及其排泄物接觸史;②臨床特點,具有發熱出血、腎損害三大主癥及五期經過(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X③白細胞計數增高可有類白血病反應,病后五1~2d出現異形淋巴細胞(≥7%),血小板減少蛋白尿且短期急劇增加,若有膜狀物可明確診斷;④HFRS抗體IgM1:20陽性,用于早期診斷病后1-2d出現,4-5d陽性率達89%~98%。雙份血清HFRS抗體IgG恢復期比早期有4倍以上增長也可確診。
4、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由EB病毒引起,全年均可散發,見于青少年特點是發熱、咽峽炎、頸后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低,單核細胞增高并伴有異形淋巴細胞(>10%)嗜異性凝集試驗1:64陽性,抗EBV IgM陽性,可明確診斷。
5、流行性乙型腦炎有嚴格季節性,絕大多數病例集中在789月。以10歲以下兒童為主,近年成人和老年人發病率較前增高可能與兒童普遍接受預防接種有關。特點為起病急、高熱意識障礙、驚厥、腦膜刺激征腦脊液異常等。結合流行季節,一般診斷較易不典型者依靠腦脊液檢查、流行性乙型腦炎特異性抗體辦、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抗原檢測進行診斷
6、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肝炎在黃值前期,可出現畏寒發熱,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類似流行性感冒易于誤診。但特點是具有明顯消化道癥狀和乏力,如食欲缺乏惡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痛、尿黃肝功能明顯異常,以助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