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臨床上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
4.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患者有原發病表現或發病前有某種致病因素接觸史,輕、中度血小板減少可無出血表現,重度血小板減少常有皮膚、黏膜瘀點、紫癜、淤斑、鼻出血、口腔血皰等。嚴重者會發生顱內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5.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血小板消耗性減少引起皮膚、黏膜、內臟廣泛出血,嚴重者有顱內出血。
(2)紅細胞受機械性損傷而破碎引起的微血管微血管性病性溶血,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黃疸或伴脾大。
(3)神經精神癥狀的特點為變化不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和紊亂,頭暈、頭痛、驚厥、言語不清、知覺障礙、精神紊亂、嗜睡甚至昏迷。部分可出現腦神經麻痹、輕癱或偏癱,但常于數小時內恢復。
(4)腎血管廣泛受累時表現為蛋白尿、鏡下血尿和管型尿。重者可發生氮質血癥和急性腎衰竭。
(5)發熱可見于不同時期。
(6)如心肌、肺、腹腔內臟器微血管受累,均可引起相應癥狀。
治療
1.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治療應個體化。一般說來血小板計數大于50×109/L,無出血傾向者可予觀察并定期檢查;血小板計數介于(20~50)×109/L之間,則要視患者臨床表現/出血程度及風險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9/L者通常應予治療。出血傾向嚴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避免外傷,避免服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本病治療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癥狀,減少血小板的破壞,但不強調將血小板計數提高至正常,以確保患者不因出血發生危險,又不因過度治療而引起嚴重不良反應。
(1)初始治療①糖皮質激素。②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③國外可使用抗Rh(D)免疫球蛋白。
(2)二線治療①可供選擇的二線治療藥物包括硫唑嘌呤、環孢素A、達那唑、長春生物堿、驍悉等。②脾切除術。
2.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主要針對原發病。出血嚴重時糖皮質激素可以改善癥狀,必要時輸注血小板懸液。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糖皮質激素大多有效,部分患者可行血漿置換治療。藥物性血小板減少應立即停服可以藥物,出血可自行好轉。感染性血小板減少應積極抗感染治療,一般在感染控制后的2~6周血小板恢復正常,感染引起骨髓抑制者病程遷延較長。對脾功能亢進者,可行脾切除。海綿狀血管瘤可采取照射或手術切除治療。
3.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漿置換為首選的主要治療方法。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癥狀,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癥狀也是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了,所以大家在生活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果發現這些癥狀就要就要及時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