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按摩,中醫推拿,近幾年,這些名詞就像是新的潮流一樣,仿佛沒用推拿治過病都不算中國人一樣。而各種各樣的推拿按摩、按摩保健館一夜之間就躋身到了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選擇呢?治療頸肩疼痛的穴位是什么,下面隨著飲食養生匯視頻來了解一下吧。
在日常工作中,齊教授經常遇到頸椎不舒服的病人,直接要求醫生進行按摩,但是,他一定要求病人進行檢查,其中CT檢查是齊教授十分重視的手段。
CT檢查為什么重要
CT是診斷和定位椎管狹窄的較準確的方法,可以測量椎管的各徑線及面積,觀察椎管形態,了解其骨及軟組織的情況,顯示椎管內受壓迫的程度。
如果椎管內受壓迫程度非常嚴重,屬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簡單的按摩、理療、牽引等保守療法可能無效,或者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難以消除突出的椎間盤,更不能擴大狹窄的骨性神經根管,這時候就需要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提供良好的醫療建議,諸如微創介入或者手術治療。
治療頸肩疼痛——肩井穴
這個按摩方法說起來其實也不新鮮,連歌詞里都唱:“哪怕幫媽媽捶捶后背揉揉肩。”對了,就是揉肩。大家平常在家都經常會互相揉揉肩膀,但是具體揉哪里,怎么揉,每個人的做法卻不盡相同,也未必正確。實際上我們要揉的穴位叫作肩井穴。
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的一個穴位,這個穴位有什么特別之處呢?讓我們來看看“井”字怎么寫吧!記得有這樣一個笑話:甲對乙說:“你看著比較‘二’啊。”乙回答甲說:“和我相比,你是‘井’啊,橫豎都是‘二’嘛!”沒錯,“井”由兩個“二”組成,就是縱橫交錯的意思。
穴位所在處肌肉豐富,淺層的斜方肌,中層的菱形肌、肩胛提肌,深層的豎脊肌等縱橫交錯。因此這里的經脈也與其他部位不同,存在著相互交錯的現象,如手足少陽經和手足太陽經,均在此縱橫交錯排列。
當人體緊張疲勞或感受外邪時,這個部位周圍的肌肉就會痙攣疼痛,使整體頸肩背部出現明顯不適。因此,按摩肩井穴可以對肩部的肌肉疼痛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肩井穴怎么找呢
一手摸到肩膀的外側,一手找到大椎穴(這個穴位我們之前多次提到過,在低頭時后脖頸上凸起的骨頭下面的凹陷處),取兩者之間的中點,就是肩井穴,按壓會有明顯的酸脹感。
肩井穴的按摩手法很靈活,主要的手法是拿肩井,即將拇指放在肩井穴的位置,其余四指放在對側,前后對應用力,向上做提捏的動作,每提捏一次后稍做休息,再次提捏。
也可以自頸至肩、由內而外做提捏動作,還可以拍一拍、搓一搓,動作要輕柔緩和,切忌用暴力,反復操作10次即可通暢局部氣血,緩解肩背部的肌肉痙攣。這個方法很簡單,按摩之后人會感覺很舒服,很放松,老年人在家里沒事可以跟家人互相按按,年輕人在單位也可以找同事按一按。
頸肩痛是怎么引起的
姿勢疲勞
此為容易被忽視的因素。一個姿勢或體位通常是依靠肌肉力量來維持的。若肌肉長時間處于收縮、靜止狀態,沒有活動調節,可引起血循環不良,造成損傷,肌肉疲勞、無力、松弛,僅依靠韌帶組織來維持姿勢,時間一長,必然發生部分纖維組織損傷。
平時缺少鍛煉,肌肉不發達,韌帶組織薄弱以及退變發生較早者發生率較高。頸椎退行變化除自身可引起癥狀。更多的是退變導致頸椎周圍保護性痙攣、肌肉疲勞性損傷所致。
睡眠習慣
喜睡高枕者側臥時頭處高位,頸被動向上呈彎曲狀,頸椎間盤及小關節一側受擠壓,另側受牽拉,頸椎周圍韌帶、肌肉因離中軸遠,受牽拉更重。落枕是斜方肌捩傷,多因睡眠中一個姿勢過久牽拉損傷所致,可稱之為“姿勢性損傷”。
風寒濕
這是中醫常用的一個名詞。西醫可以這樣理解,人在受冷時第一個反應便是肌肉收縮,表現為縮頸聳肩、身體蜷縮,以減小體表面積,使散熱減少。若受冷過久或受冷過度,則肌肉會出現不受意識支配的節奏性收縮,即顫抖,借以多產生熱。在同樣溫度下,若同時有風吹或潮濕存在,自然會感覺更冷,反應也更明顯。久之會造成一定的肌肉損傷。
勞損
軟組織勞損這個診斷在骨科應用已久,考慮軟組織勞損為姿勢性疲勞、重復動作、組織退行性變、某些組織發育薄弱、風寒濕等一個或多個綜合因素引起的軟組織慢性積累性損傷是較為適當的,也即勞損是一種病因性診斷,也含有病理診斷成分。
本期嘉賓介紹
男,副主任技師,就賣于湖北中醫學院,大專學歷,從醫三十余年,中國康復學會委員,省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學會、預防醫學會、足反射專業委員會常委、省物理康復學會委員,發表了多篇本專業論文及專著,并獲得多項科研成果。手法獨特,稱為中噢手法,且治療方法多樣,擅長用各種物理康復技術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變、中風后遺癥、各種功能障礙及周圍神經損傷等疾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