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是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癥,常伴有上皮損傷、黏膜炎癥反應和上皮再生。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對于胃炎來說,不僅有急性慢性之分,還有輕重之分。下面就一起隨著飲食養生匯節目來了解一下有關胃炎的內容吧。
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區別
病因的區別
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多種多樣,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沙門氏菌屬、嗜鹽菌感染引起;可由物理性因素,如進食過快或食入過燙、過冷的食物等;化學性因素,如誤入強酸、強堿、高濃度的水楊酸鹽類、金霉素、氯化銨、大量飲酒等引起。而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主要是急性胃炎未得到及時治療而經久不愈或反復發作而導致的。
癥狀的區別
急性胃炎很短的時間內出現胃腸道的癥狀,胃里面會出現大量的分泌物,患者會惡心嘔吐,胃痛。若伴隨急性腸炎,就會出現下消化道的癥狀,如腹瀉、腹痛,甚至嚴重的有脫水或者膿血便、高燒。慢性胃炎長期胃粘膜受到危害因素慢性刺激,會出現胃部的不舒服,隱隱約約疼,甚至一些消化不良,個別出現肚子脹,有些會出現早飽、脹氣,也有少數的會出現惡心嘔吐。
疼痛的區別
急性胃炎,起病急,上腹疼痛,常伴有惡心、嘔吐及食欲下降。慢性胃炎,起病緩慢,多有進食后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往往是無規律的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
治療措施的區別
急性胃炎主要是采取對癥療法,去除致病因素,病情即可有效緩解。慢性胃炎由于常常是急性胃炎轉化而來,臨床上治療相比較復雜些,主要還是中西結合對癥治療。
如何辨別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
胃炎是胃粘膜炎癥的統稱。為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前者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惡心、嘔吐;后者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有嘔血和黑糞。
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糜爛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一般僅見飯后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 不良癥狀。
確診主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本病常見于成人,許多病因可刺激胃,如飲食不當,病毒和細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本病。
慢性胃炎的發病誘因有許多,常見的有長期、大量地飲酒和吸煙,飲食無規律、飲食物過冷或過熱、過粗糙堅硬,濃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飲食不衛生所導致的胃粘膜受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不易痊愈。急性胃炎治療不徹底,會轉成慢性胃炎,某些藥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糖皮質 激素等可破壞胃粘膜屏障,誘發或加重胃炎。
胃炎的注意事項
一、少吃油炸食物
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二、少吃腌制食物
這些食物中含有有些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三、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
生冷禾厶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有些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
四、規律飲食
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本期嘉賓介紹
女,副主任突出醫師,自然處長,擅長各種消化的治療診治及消化內鏡下診斷常見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