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健身養生的好方式,日常生活中經常跑步對我們的健康非常的有利,但是跑步也是容易受傷的。那么如何在跑步中避免損傷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飲食養生匯欄目閆汝蘊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正確跑步避免損傷
1、有一定的跑步經驗的人,一般會采取足中著地的方式,來減輕對膝關節的壓力,有利膝蓋健康。
但對于初級跑者,或者體重較大的跑者來說,可以由足尖慢跑開始。
這樣可以通過增加足弓緩沖,提高足弓支撐力,來降低對膝關節的沖擊,預防膝關節受傷。
在跑步中不斷地練習,逐漸掌握跑步的正確方法,就是“足跟—全足—拇趾”的方式,對健康非常的有益。
2、跑步時踝關節要有控制,不要刻意抬高腳趾和前腳掌,也無需用力蹬地,只要維持踝關節保持一定緊張度,避免踝關節扭傷。
3、初跑者,步幅不要過大,防止膝關節在邁步時過伸,也會導致韌帶的損傷。
盡量選擇直道或操場的外圈,可以減少膝關節內外側受力不均,以及雙腿負重不均而造成的關節損傷。
4、跑步時好繃緊臀部,使得髖關節前后擺動,這樣可以有效的減輕地面對骨盆的作用力,從而保護骨盆及腰椎。
確保髖關節前后擺動,減低地面反應力對骨盆的影響。
5、微微收腹,感覺讓腹肌靠住脊柱,盡可能采用規則的,有深度的腹式呼吸。
6、腰部放松,上半身帶動雙臂向前后方向自然交替擺動,雙臂靠近軀干,肘關節彎曲,半握拳,不要刻意把力量總在擺動雙臂上。用力擺動雙臂過抬臂過高會使心臟負擔增加。
7、頸部放松,頭部直立,一直面朝前方,略低頭收下頜,盡量閉嘴用鼻子呼吸。眼睛看向身前7~10米的距離。
8呼吸時盡量采用鼻呼吸,若感覺呼吸局促可采用“鼻吸口呼”。
鼻呼吸的好處是可以通過鼻腔濕潤空氣,防止干燥空氣貿然進入肺部造成不適。還可以防止空氣進入胃部,造成脹氣。
初跑者可以放慢跑步速度,用舌尖抵住門牙避免用口呼吸。
同時,盡量采用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會增加肩胛帶運動,造成肩關節緊張,更容易疲勞。
9、剛進行跑步運動時,速度不重要,距離不重要,重要的是時間,只有能堅持一定時間,才能起到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的作用。
初跑者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跑步時間,可以先從五分鐘開始,根據情況每周增加一兩分鐘,一年下來也能跑一個小時啦。
控制跑步速度,理想狀態是在跑步中順暢講話即可。
如果上氣不接下氣的跑,會使肌肉無氧運動過多,帶來乳酸堆積,造成身體酸痛疲勞,還可能導致岔氣,得不償失。
本期嘉賓介紹
閆汝蘊
女,主任醫師,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憑借20余年外科臨床工作經歷的優勢,能夠系統、全面、靈活、綜合運用康復醫學手段(包括物理因子)治療多種疾患:對于骨關節損傷康復、頸腰椎病康復、各種運動創(損)傷康復、腦血管病康復等均有獨到的建樹。尤其對于坐骨神經痛、椎管狹窄、肩周炎、骨性關節炎等各種肌肉韌帶運動性損傷的診治療效顯著,多數患者經過系統康復治療甚至免除了頸腰椎及關節置換手術之苦。因此被國家體育總局國特聘任備戰奧運會(2008、2010、2012年)指定康復醫學專家;在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做了兩期“做自己的理療醫生”節目,深入淺出講解了腰椎病和“老寒腿”的系統治療,深受聽眾的歡迎,并做為精華版反復播放。另外對于眼、耳、鼻、喉科各種常見病(中耳炎、突聾、視神經炎、喉炎等)疑難雜癥均有獨到的見解、經治的患者療效顯著患者滿意度高。社會兼職: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運動療法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康復治療學組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等全國性任職。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