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老年人出現以下癥狀應該及時檢查聽力
據獲悉,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很多老年人飽受聽力下降的痛苦。那么,怎樣準確判斷老年人是否出現聽力下降呢?老年人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檢查聽力。
(1)60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雙側對稱性聽力下降,以高齡聽力下降為主。
(2)聽力下降為緩慢的進行性加重,開始時常不被注意。隨著高頻聽力的下降,對語言的分辨能力有所影響,此時患者有聽得見聲音,聽不清內容的情況,常需別人重復。以后隨著語言頻率的受損,則要求說話者提高聲音與之交談。
(3)常有聽覺重振現象,即患者常述,“別人說話低聲時聽不到,但大聲時又覺得太吵。”
(4)語言分辨率與純音聽力不成比例,即稱“音素衰退”。
多數情況下純音聽力減退不及語言聽力嚴重,年齡越大此種現象越明顯,即在許多老年人盡管純音聽力基本正常,但仍不能理解講話的內容。
(5)在老年人中有一種與年齡相關的“附加”聽力喪失,導致他們在聽力水平相同時的言語功能較年輕者差。同時還存在著低估自身聽力喪失的趨勢。
(6)在嘈雜的環境中,老年人對語言的理解更差。
在老年人即使其聽敏度損失不大,但在有噪聲的混響環境中,其理解言語的困難度要比聽力正常的年輕人大得多。對于有聽力損壞的老年人,其理解言語的難度更大。
(7)部分老年性聾的患者可以伴有耳鳴,常為高頻聲。開始時為間歇性,在夜深人靜時出現,以后漸變為持續性,白天也可聽見。
耳鳴常始于30—40歲,其出現率隨年齡而漸增,60—70歲時達到頂點,此后即迅速下降。多數伴有耳鳴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對耳鳴感到“習慣”,以后耳鳴可以自動消失。
對老年聾患者而言,若能正確選配適宜的助聽器,輔助以特殊的聽力言語訓練,具有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一般來說,助聽器對中至中重度聾且言語識別率較好的老年聾患者效果較好。
老年人聽力下降及早佩戴助聽器可使老年人增強日常交流能力,自信心和社交活動的能力均增加。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治療耳聾、眩暈、中耳炎、耳鳴、面癱、腦脊液耳漏修補、顱底腫瘤等。擅長耳聾的外科治療,如:人工耳蝸植入治療耳聾,中耳炎、中耳畸形、耳硬化癥等聽力重建手術,面癱外科手術治療,眩暈外科手術治療,側顱底腫瘤等手術。2000年-2005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培養計劃;2008年-2010年入選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計劃;2009年-2010年國家公派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House耳科研究所訪問學者;2010年入選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工程計劃。2001年4月接受德國Wurzburg大學耳科臨床培訓;2001年6月接受澳大利亞Melbourne大學耳科臨床培訓;2006年6月德國漢諾威大學接受耳科臨床培訓;2006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人工聽覺植入培訓;2007年3月意大利比薩大學聲橋技術培訓。
榮譽成就
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醫學發展基金、北京市衛生重點學科項目基金等多項課題的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社會任職
現任《Journal of Otology》編委,《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中華耳科學雜志》編委,《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編委,擔任《中國激光協會》青年委員。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