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癥
當前,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生活方式病如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己成為世界各國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生活方式病是由于人們衣、食、住、行、娛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以及社會的、經濟的、精神的、文化的各個方面的不良因素導致軀體或心理的疾病。惡性腫瘤又稱癌,其特征為異常細胞生長失控,并由原發部位向其他部位播散,并侵犯要害器官引起功能衰竭,導致個體死亡。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癌癥新發病例700萬人以上,死亡約500萬人,并呈逐年增高的趨勢。癌癥的發生雖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有一個共同的因素就是與人們缺乏必要的衛生保健知識,以及不健康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所以天津市北辰中醫醫院史立君、楊志紅專家認為癌癥的預防就是針對不良生活方式對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及癌癥病人進行健康教育。
不良生活方式可致癌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體液呈弱堿性,PH值為7.35一7.45。食物分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其中酸性食物有豬肉、牛肉、雞肉、大米等。堿性食物有蔬菜水果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物性食物、精米、精面攝入過多,這樣長期進食過多的酸性物質極易導致酸性體質,影響人體酸堿平衡,細胞在失衡的環境中生長,導致異常增生形成癌癥。事實證明,高脂肪飲食是導致癌癥發生的因素,脂肪的攝入量過高可增加腸癌、乳腺、肺等癌癥發生的危險性。長期進食腌制、熏烤食品可致食管癌、胃癌。
缺乏運動,生活無規律。有的人整天打麻將,有的人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享受網絡生活,有的人徹夜唱卡拉0K沉迷于夜生活。由于勞逸失度,娛樂過度造成睡眠不足,引起機體代謝紊亂,給癌細胞帶來可乘之機。疲勞會降低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任何透支體力腦力的行為都是對健康的損害。
吸煙酗酒對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主動或被動吸煙均與癌癥密切有關。吸煙者死于肺癌的危險性與每日吸煙量有明顯關系,每日煙量越大,開始吸煙年齡越小,死于肺癌的危險性比不吸煙者大2一28倍。親朋聚會都少不了酒來助興,酗酒可明顯損傷肝臟導致肝硬化和肝癌。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可導致精神緊張。人們經常會因為人際關系沖突、家庭瑣事、工作安排等問題造成抑郁、憤怒、憂愁等惡劣的情緒。如不能及時消除,會影響機體功能,是體內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是癌細胞有機在體內生存、繁殖而導致癌癥。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防癌
適量運動,勞逸結合,生活要有規律。生命在于科學的運動,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好的運動是步行,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應每天有約1小時的快走,每星期堅持5次,好有規律進行。其次充足睡眠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消除疲勞,人在感到疲勞之前就要休息。適當放松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讓機體多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戒煙限酒,盡可能保持室內及工作環境的空氣清潔,避免接觸損害健康因子,如煙、酒等,倡導無煙草的生活方式,指導人們通過戒煙限酒等減少癌癥的危險因素。在聚會場合限酒很重要,白酒1兩,啤酒30(加1,紅酒2兩,過則無益。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保持和穩定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減少癌癥的發生。在處理人事關系、生活瑣事上要豁達大度,不要斤斤計較,盡量避免與人爭吵、生氣或悲傷,要學會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理,心情開朗,遇事不煩惱,要善于在生活中尋找領略生活得樂趣,幽默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要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增加患癌風險。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各種疾病都是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未病先防”歷來為祖國醫學所提倡,如果我們堅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不得病。健康生活方式很簡單,歸納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氰歸納為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生活方式概念的灌輸,提高認識,增強信心,建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
癌癥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癌癥的發病有其先兆,就是我們俗稱的癌癥的早期癥狀,了解癌癥的早期癥狀,有利于為癌癥的治療爭取大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