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拳路共分十套,學習楊式太極拳需要熟練掌握其特點,今天小編就以其中的第六套“小九天”來為大家做解釋,希望大家能都有所學習,并且對楊式太極拳有著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楊式太極拳巧妙的結合了道家、佛家及哲學的觀點,這使我們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豐富。
古人把天分為九重,道家修煉又提出要“天人合一”。所以,“小九天”實際上是把人體喻為大自然的縮影,“人體是小宇宙,天地是大人身”。人在修煉的過程中,要不斷地追求“天人合一”,終達到用人體去體會和表現大自然中的許多現象(例如風雨雷電)。當一個人修煉到高層次時,就能做到“身法疾如風,發力注如雨,彈抖迅如雷,出手快如電”。
“小九天”套路通過“內外合一”“體用兼備”并結合呼吸吐納,把太極拳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剛柔相濟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此拳也是過去秘不外傳的套路。
要想掌握小九天的套路,需要講究科學的訓練方法。
“小九天”套路修煉方法
一、預備式
身體朝向南方,兩腳與肩同寬。立身要中正,氣沉丹田。
二、七星八步
兩腿下蹲,同時右腳尖內扣45度,身體左轉。雙掌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左掌之陽谷穴對準右手之陽溪穴,此為七星手。此時面東,左腳向正東邁出一步。
接上式,下盤走八卦圈,由東向北向西向南又轉向東,兩腳尖里擺外扣,用八步走完一圈。
走圈時兩臂撐圓,頭項正直,虛領頂勁,尾閭內收,命門突起。兩肩的肩下陷,肩穴微突。
七星八步,是楊式太極拳中具有代表性的步法,將其練好,對于其他招式的練習也大有幫助。
三、開天門
接上式,行至面東,雙手上舉至頭頂向兩側展開。邊展臂雙手邊外翻變成仰掌內合,合至兩小指指緣相接
此式雙手向上舉分,然后變成兩臂相合,整個過程均為小指領勁。下部右腳踏實,左腳尖虛點在右腳內側成右丁步。此時意念兩掌的后溪穴。
四、什錦背
接上式,仍面東,兩掌內翻成掌心向下,兩臂內裹后用腕部、小臂向外圓撐,并上左步。
此式完成后,臂收、胯抱、腰背弓,重心落在右腿。
五、上提手
接上式,右掌下塌,左掌拇指領勁外旋成仰掌,重心前移至左腿。
接著左掌小指領勁內旋向下裹按,左腿微蹲,右手提腕意念陽谷、陽池兩穴,向上提至與下巴平。左腿變實后,右腿跟進,腳尖點地成左丁步。
六、下提手
接上式,右掌下塌,左手提腕高至襠部,意念左手之陽谷、陽池兩穴,腿部動作微下蹲,重心不變。
七、臥虎跳澗
右腳進半步,進扣成腳尖朝向西北,雙掌由前向左后側作捋式。重心移至右腿成右獨立式,左腿提膝,兩手作抱球狀面西。
左腳向正西方向蹬出,落地后彈跳,身體在空中旋轉360度,兩腳落地后右腳向正西方邁一大步,兩手掌心向前下方作虎撲狀,成右弓步,意念兩勞宮穴。
八、單鞭射雁
接上式,兩手抓捋,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腳隨重心后移回撤半步為左實右虛。右手收,拇指領勁外翻成仰掌,左手成俯掌跟在右肘內側,兩手向西作*%式,意念左手之內勞宮與右手之外勞宮及外關穴。右小臂回帶右手至右耳側,向拇指側旋轉變鉤手,用右手背陽池、陽溪與外勞宮三穴之間之三角區向外彈擊。同時右腳尖內扣成腳尖朝向東南方。重心右移,提左腿成右獨立式,左手成仰掌斜外撐,左肘尖與左膝相合,意念左手之外勞宮穴與外關穴。右腿屈膝下蹲,左腳下落向前半步踏實,重心在右腿。左掌小指領勁內翻至掌心向東南,坐腕成單鞭式。左掌小指繼續領勁外翻,左腳向前踏半步成左弓步,左掌翻至掌心向東,小指側向上橫架至頭上方,右手成劍指指向東方(圖8)。
九、雙鞭射雁
左腳尖外擺屈腿,右腿跟至左腿后側成歇步,雙手交叉成十字狀,面北。兩掌之小指領勁向外翻,向兩側劈開,右腳向東進一步面北成馬步。右腳尖外擺成右弓步,右手外翻上架,左手成劍指指向東方。
十、穿梭掌
重心后坐于左腿,左手變仰掌回抽,右手變俯掌前插。
接上式,依上式動作再連續上兩步,做兩次,仍歸于上式動作。
十一、白鶴升空
右腳內扣至腳尖向西北,兩手在右腰腹側抱球,提左腿成右獨立式,面西。蹬左腳,落地后右腳彈跳,身體在空中旋轉360度后右腳落地面西,旋轉時兩手在空中抱球。
左腳成虛腳,上身左轉,兩手前后分開作左亮翅。
左腳進半步踏實,右腳跟進變虛腳,上身右轉,兩手前后分開成右亮翅。
十二、大襠捶
身體左轉,左掌下按至左胯旁,右腳進半步,右手變拳用拳背向前挑打高至腹部,面西。
十三、小襠捶
右拳變掌下按收至右胯旁,右腳踏實,左腳變虛步,左掌變拳用拳背向上挑打高至襠部。
十四、葉里藏花
左腳踏實,右腳向西北方向進半步,右掌在前成仰掌,左掌在后成俯掌向西北方向外作*%式。進左步接著進右步倒插于左腿后成左歇步下蹲,兩手變俯掌從左腰側斜下按,朝向西北。
身體右轉,右腳踏實,左腳朝東南方,左掌成仰掌在前,右掌成俯按掌在后向東南方作左*%式。向東南方上右步,接上左步倒插于右腿后成右歇步。兩手變俯掌從右腰腹部斜下按,朝東南方。
十五、猴頂云
身體向左擰轉,兩腿承身體左轉成馬步面朝南。兩手在頭頂作抱球狀由前向左向右涮腰,步隨之旋轉720度,涮腰后仍面南。
十六、攬雀尾
接上式成右*%式作攬雀尾狀。
十七、八方掌
接上式,身體轉向南,左掌隨左步向南進步成立掌,緊接著向南連上兩步,兩掌承上步成立掌推出。
身體由右側向后轉180度面北,隨轉右掌成俯按掌向北切出,緊接著連上兩步,兩掌均隨上步成俯按掌切出。
接上式,撤右步身體右轉面朝東,左腿撤并于右腿內側成虛步,稍停即向東進半步,左掌作按掌狀,右掌成仰掌向前挑擊。
接上式,左腿倒插于右腿后成歇步仍面東,左掌成仰掌向東穿出,右掌成按掌向身體后方按出。
接上式,身體略向左轉朝向東北方,左掌邊內翻邊回抽,右掌邊外翻邊前穿,如此向東北方連上三步連穿三掌。
接上式,向右后轉身朝向西南方,用右大臂帶動右小臂用掌背向西南方甩擊,左手向西南方拍擊。
連續進兩步,右手成俯按掌向西南方向橫切。
接上式,左腿后撤,右腿隨即帶至左腳旁成虛步。
左腳發力彈跳,向東南方作躍步,兩掌成立掌抱球狀,用兩掌小指緣側向前撞擊。
接上式向左轉身,隨轉身左大臂帶動小臂掄起向西北方作劈掌,上右步右大臂帶動右小臂掄起向西北方作劈掌。
十八、單鞭
身體后坐于左腿,右手成仰掌、左手成俯按掌向西作*%式。右小臂回帶右掌至右耳側旋轉變鉤手,同時右腳內扣至腳尖向東南方。提左腿成右獨立式,左掌成仰掌,左肘尖與膝相合,面東。左腳輕落踏實,重心在右腿,左掌外翻坐腕,掌心向東南。
十九、收式
左腳內扣至腳尖向南,重心左移,兩手內合伸平,掌心向下。
右腳回收至與左腳平行,與肩同寬,隨兩手下落,身體放松直立,兩眼平視,頭頂正直,氣沉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