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步法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中,只需要掌握其中的規律及特點就有利于我們去更好的掌握?,F在我就以楊式太極拳步法為例,為大家講講它的特點有哪些,希望能夠對大家的步法練習有所幫助。
楊式太極拳的步法極有特色,無論是在招式還是在練法上,都有著自己的特點。
較之別派太極拳有三點獨特的練法
一、欲轉先沉
楊澄甫所傳大架子實腿轉身,即在承重腿實現轉身。如弓步時重心落于前腿則前腳碾轉,又如分腳或蹬腳轉身時用獨立腿碾腳轉身,碾腳轉身需松沉下氣不可向上聳起,坐實松透,立身中正,建立起通天徹地的一根力軸,身體旋軸而轉,求得中定的勁勢統領全局,即以腰為主宰的整體運動形態。
太極拳主張虛則靈靈則變,實腿轉變貌似與此相悖,實則不然,這恰恰是楊氏太極拳的高深奧妙之處,太極陰陽學說有“陰中寓陽,陽中寓陰”之說。
正因為太極拳講究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所以在實際對戰中的步法往往讓對方琢磨不透。
二、進退步收于中而發于中
腳收至支撐腿內側,再由此邁出,水平面是圓弧垂直面也是圓弧,如此腳的運行軌跡則成球面。進退有序,腳踏中門而入既沉穩又有力,便于破壞敵方的重心。被譽為“腳踏中門奪他位,就是神仙也難當”,這與形意拳完全相通。
三、點起點落,邁步如貓行
干凈利落絕不拖泥帶水,地面不允許有絲毫的拖拉痕跡,神似貓行輕柔矯健悄無聲息。
太極拳邁步如貓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這是三大內功拳的步法特點,雖然提法不同形各有異,其本質卻是一樣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許空起空落。
通過對以上三點的了解,相信大家對陳式太極拳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來,小編再簡單介紹下楊式太極拳的練習方法。
楊式太極拳步法的基本練法
一、進步
前進之謂。在卦為坎,像水流即舟行??仓袧M,外虛而內實,水進而潤下,無孔不入,滴水穿石。中爻表示陽氣充足。上爻表示神氣虛靈。下爻表示穩定虛空。
進,如行云流水,神虛靈而腿輕靈。進為攻、為陽、為吐、為發放,曰瞻前,進則云手,前進時兩眼平遠視,意想會陰穴,掤勁自生,身體自動旋轉前進,就是中定其身。
腳踏中門襠里鉆。要守中、用中、占中,破壞對方的中,隨曲就伸。不可強為,方能輕靈圓活,攻無不克。
坎為水,方位正北。中國人講究面南背北,一陽朝宗,穩如泰山。對應人體穴位:會陰,屬腎經。“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腎主骨、藏精、生髓生血,是元氣的倉庫,主氣的運行。
氣血暢人體壯,元氣足百病除,元氣絕命則亡。練拳不光是為了活動肢體,更重要的是調理氣血。人體的元氣就像一罐煤氣,節約使用則壽長,否則影響壽命。
武術家馮志強說:“會練,即會養;尤以養氣、養精、養神為首要,十年練功,十年養氣,氣以直養而無害,久久養之,即為浩然之氣。”“不會練。即不會養;不養即傷。慢練為養,快練為傷;靜練為養,急練為傷。”
“過于縱跳震動,則六神散亂,此為自傷。對習拳練功者來說,尤要避免。”“會練、會養則功能大進。延年益壽。”
習拳修煉時,抽坎填離,即:開天門、閉地戶,氣沉丹田、松腰斂臀,陽氣由督脈上升、補充天陽,陰氣由任脈下降、補充地陰;效法天地,周天流轉,心腎相交,腎精充盈,口水滿而滋潤咽喉。
水生木,腎精足而養肝,形成良性循環,永不虧損。吳式太極拳要求單腿承重、靜心慢練、腳尖上揚、提肛收腹、含胸拔背的特點,對調理腎經非常有益。
二、退步
退后退之意。在卦為離。離中虛,內虛而外實,卦象陽抱陰,中爻陰虛,像兩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上爻下爻為陽強,剛勁而穩定,說明退中含虛,后中有隙,即“退一步海闊天空”。
退步,不是敗步。而是戰略轉移,是退中的技擊,如:退步捋,就是破壞對方的進攻與平衡,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退為陰、為化、為吞、為收。
退步時,意想祖竅穴,目光由前平視轉為側下視,曰后眇,捋勁自生。身體會自動旋轉后退,配合上肢,退在轉肱,從而達到戰略目的。
離為火。火是人類生活的必須,方位正南。對應人體穴位:祖竅,屬心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通調全身之經脈,主血藏神,在志為喜。
火易上燃,抽坎填離,就是要把心火降下去,腎水調上來,叫做水火既濟。
心靜了,身體才能松;身松了,氣血才能流注,營養四梢[四梢:毛發為血梢,舌為肉梢,牙為骨梢,指(趾)甲為筋梢],身心才能康健?;鹕?,心養脾,脾胃和,身體壯。所以調理心經是長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