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除了具備其它太極拳絕大部分理論外,還有自己的一套、較全面、較豐滿的理論體系,具體有“合、順、中”三個方面。
一、合
技理相合,太極真諦。
太極為渾圓之一氣,懷陰陽之合聚。
外三合,內三合。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由腳而腿而腰總要完整一氣。
二、順
招法內勁圓為宗,順遂輕靈剛柔用。
習拳之道多留心,神斂體松法自然。
以心行氣,勿令順遂。
順項貫頂兩膀松。
我順人背謂之沾。
用勁自然。
順來橫擋順著進,橫來順擋順著進。
楊式太極拳各項動作都要求“四順”:順身,順腿,順手,順腳。
手去身順之去,腿去腳順著去,順腳時以腳后跟為軸,擺腳尖隨勢而動。形順氣自順,氣順周身順遂。氣以直養,經脈暢通,自可達到健身與養生的效果。
順者,通達自然。
三、中
不貪不欠,不即不離。
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身法以中平為宜,以正直為妙。
腰脊中正頂勁領。
尾閭中正神貫頂。
立身需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用功時,身法要像太極圖中子午線那樣垂直中正。
腳踏中門搶中位,就是神仙也難防。
以上論述都強調了中正,居中才能正。本拳行拳作勢要求身體不前俯后仰,不左歪右斜,上自百會、下至會陰形成一條直線。楊式太極拳有耍拳如坐轎之說,不論拳勢的進退側移,身體始終像靜坐一樣端正不偏。
人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即頸部、胸部、腰部、骶椎,通過背部及軀干部的肌群調節,即虛領頂勁、下頜內收、含胸拔背、裹臀吊襠,使脊柱彎曲度減小或消失,從而使身體中正。
脊椎中正時,各錐體關節間隙受力均勻,不易損傷,并使脊髓神經得到有效的鍛煉。脊柱正直則腰軸旋轉靈活,脊椎成反弓,使脊柱成為勁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