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外柔內剛
楊式太極拳的特點是柔和緩慢,舒展大方,綿里藏針,但并不是使練習太極拳的人后形成軟塌無力的狀態,而是要達到積柔成剛,如綿裹鐵,剛柔相濟。
那種認為太極拳純柔無剛的觀點是錯誤的。太極拳緩慢柔和的練習方法,是為了去除僵勁拙力,達到身體內外和諧,獲得一種剛柔相濟的太極勁。這種緩慢柔和的動作,是在意識的引導下進行的,它實際是一種蓄勁。
長期進行力量積蓄,達到積柔成剛,后在技擊中爆發出來,其速度就不是緩慢了,而是迅捷無比。沒有這種周身放松,緩慢協調的訓練,是不能產生巨大的爆發力的。
比如楊式太極拳的大桿子練習,如果你沒有一個放松柔和的動作,不能達到周身的協調,也就不能把力量運用到桿體上去。
所以,楊式太極拳的動作柔和,并不意味著它是軟塌無力的。柔和的運動,實際上是放松,是積蓄力量。
同時,太極拳的意氣結合,意到力到,是內在的表現形式,外在的表現形式是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
只有這樣緩慢柔和,以意識引導動作,內外協調的練習,才能產生巨大的爆發力。
除了套路練習,再加上推手訓練,練習楊式太極拳,是能夠訓練出一定的防身技巧的。
練習楊式太極拳注意要點
一個是要注意到它的身法,另一個是要注意到它的動作風格和特點,再一個是注意它的力量的體現。力量的體現,要求是用意不用力。但是,不用力是指不用拙力。
在練習太極拳套路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支撐力,要注意力點的體現。比如野馬分鬃這個動作,首先要注意手的中指的力點,它是一個向前無限延伸的力點。
二是要注意中指到前臂、大臂、肩背的圓弧形向外支撐的力點;三是要注意虎口撐圓的力點。這一個動作,表現出三個不同力量——中指的中定向前;虎口的自然撐圓。
從中指到前臂、大臂、肩背的撐圓。這樣才能從動作的外形上給人一種圓滿、柔和的感覺;從內勁上表現出楊式太極拳外柔內剛的特點。
楊式太極拳的練功程序和步驟
對于初學者來說,學習楊式太極拳主要注意兩點。第一是要放松——精神上的放松和身體上的放松。
這是練習太極拳首先要過的一關,目的是去掉身上的僵勁和笨拙之力,逐漸養成松柔、協調之勁。
每天練習太極拳之前,要先進行一些適合自己身體條件的熱身活動,把周身的關節都活動開,然后再練習太極拳。
第二是要注意動作的準確性,這有利于今后進一步提高太極拳水平。開始學習太極拳,不要貪多,要一步步扎扎實實地把每一個動作掌握好,然后再往下學習。
否則,貪多嚼不爛,欲速則不達,反倒不利于正確地掌握太極拳的要領。
初學楊式太極拳,要從拳術套路開始,好先學一些簡單套路,掌握了楊式太極拳的基本動作特點后,再循序漸進地學習其他套路或較復雜的傳統的太極拳套路。
在楊式太極拳套路練習熟練后,為了進一步提高太極拳功夫,還要學習器械。按照傳統的學習太極拳的程序,學習器械應該從刀術開始學,因為刀術動作的勁力比較剛猛。
在你身上的僵勁、拙勁還沒有完全去掉時,練習刀術能夠進一步去僵求柔,使你的身體更加協調。學習刀術之后再練習劍術。
劍術的要求與刀術不同,它比較輕靈,變化多,技法更加細膩
通過劍術的學習,能夠提高太極拳的輕靈柔和。再下一步的學習,就是要學習太極拳的高級功法、套路,同時結合大桿子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功力。
太極大桿子的練習目的,一是力量性的練習,可以增加力量;二是技巧性的練習,通過抖桿子、壓桿子、砸桿子、崩桿子和兩個人對練扎桿子等練習,來體會太極拳中的勁力。
同時,抖大桿子也是練習周身整勁和爆發力的一個很好的輔助方法。我希望喜歡傳統太極拳的人要練習抖大桿子。在進行了以上這些練習之后,就可以進行推手練習了。
推手有單推手、雙推手、大捋等,后過渡到自由散手。推手要提倡以技術、技巧的方法來進行交流,不要用蠻力對抗。
因為推手是太極拳訓練的一個手段,通過推手來體會太極拳的各種勁別和技術技巧。
在推手練習中要體現出太極拳以柔克剛、隨曲就伸、我順人背、順逆轉化的理論,這樣才能越練越有趣味。
如果一味地斗蠻力,不僅提高不了太極拳技術,還可能會傷害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