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干的形態也稱為身形,楊式太極長拳的身法在拳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身法的“身”在這里是指人的頭、肩、胸、臀、腰五個部位。
1 、頭
楊式太極長拳頭部包括眼、耳、嘴和頭部的形態。眼的形態在楊式太極長拳中是十分講究的。
楊澄甫說:“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隨身法而轉移,其視線雖屬空虛亦為變化中一緊要之動作,而補身法之不足。”
耳聽前后左右,嘴微閉,齒輕合,額微內收,頸部自然松舒,顯示出精神振作又穩健含蓄。
對頭部姿態的要求可概括為“虛領頂勁”四個字,意思是頭宜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右歪斜,轉動時要自然平正。
2 、肩
楊式太極長拳對肩部的要求是:沉肩墜肘。它是指練拳的時候,肩關節要松沉靈活,不可聳起,也不可前扣或后張.
肘要下墜,自然彎曲,不可僵直,結合沉肩做到肘不貼肋,肘不離肋,使手臂仍有圓轉松活之意。
3 、胸
楊式太極長拳對胸部的要求是:含胸拔背。練拳時胸不可前挺,要明顯內收,而且松舒自然,拔背是脊椎有放松拔長之意。
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則能拔背,達到體態中正安舒。
4 、臀
楊式太極長拳要求臀部要收斂,不可突出或左右搖擺。
具體要求是:鈴部內收,腰椎意向下,尾椎向上翻,小腹松舒自然,并且脊骨根(即尾穴)與大椎脊骨(即大椎穴)有垂直在一條線上之意。
5 、腰
楊式太極長幸對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
松是為了氣沉丹田和轉動靈活。'’
沉是為了氣不上浮,下肢穩定有力。
直是腰椎骨后撐,使脊椎骨節節松舒,下拔長,使轉動時能夠保持中正安舒。
拳論云:“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機勢處,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故松腰是練拳的關鍵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