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容易患癌癥。大腸癌就是癌癥的一種,那么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預防大腸癌呢?下面隨著養生堂欄目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預防大腸癌
1、合理安排飲食,改變不良習慣
先改變以肉類、高蛋白食物為主的習慣,盡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尤其要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多,作用于大腸時間長,必然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率增加。
建議少吃或不吃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包括:豬油、牛油、肥肉、動物內臟、魚子等;植物油每人每天的攝入量要控制在20―30克左右(約合2―3湯匙);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適量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金槍魚等;每日補充35克以上的纖維素。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適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產品等,以補充維生素e;注意攝取麥芽、魚類、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主食中,應適當增加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
2、積極防治腸道疾病
比如:各種息肉、慢性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其中,腸道息肉要及早處理。
大腸息肉可分五類,也就是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癥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一種大腸癌癌前病變。
所以,當發現大腸內有腺瘤時,就應進行治療,摘除腺瘤并進行病理學檢查,好能在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腸癌。如果不加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腺瘤會變成大腸癌,治療難度會增加。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3、定期檢查
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這些人更要警惕大腸癌的信號及早期癥狀,如大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4、生活規律 保證睡眠
青年人應明白,不管再忙,也要保持有規律性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可防癌。國外專家發現,正常細胞在裂變過程中之所以突變為癌細胞,大多是在夜晚中進行的,而高質量的睡眠可防癌癥的發生和發展。
5、調節情緒 科學鍛煉
許多中青年日常要應付多方面的工作,各種社交活動頻繁,長期精神過度緊張,壓力過大,極易造成心理疲勞,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患癌癥。因此,要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好情緒,理智地對待來自社會、工作、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各種刺激,寬容豁達。
研究表明,人在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時,情緒愉悅,可清除過多自由基,保護免疫系統免遭傷害。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必獲防癌良效。
本期嘉賓介紹
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兼任CSCO組織委員會委員。 黃鏡副教授自1989年起從事腫瘤內科的藥物治療,1997年獲協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1998-2000年在美國國立癌癥中心(NCI)受博士后訓練,此后分別赴法國、英國和美國MD Anderson臨床腫瘤中心短期交流學習。
特別在食管癌、胃腸道惡性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中以第一負責人身份主持并完成了一些前瞻性研究,在美國腫瘤核心刊物上有6篇論文發表并因此獲得醫科院獎勵。黃鏡副教授擅長食管、胃腸等消化道腫瘤的內科和綜合治療。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