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重則就會導致癱瘓,會給一個家庭帶來非常多的壓力和痛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中風都會癱瘓,中風類型有哪些呢?下面一起跟著視頻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中風類型深度解析
人的健康倚賴氣血的規律運行,如果體內存在致病的故邪,擾亂了氣血運行的規律,將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甚至導致中風的發生。
眾所周知中風非常容易致死或者致殘,且預后效果非常差,消除可能導致中風的故邪,才能遠離中風威脅。
傳統中醫認為,人體內故邪發作會造成三種常見的中風類型,導致人體神志、運動功能、感覺功能障礙等。尤其是三種類型中心包受邪的患者更為嚴重,甚至直接導致死亡。
那么這三種中風類型更青睞什么人群,有什么征兆呢?臨床上有一種藥材經常被用作中風的治療配伍使用,它可以用來預防中風嗎?針對不同中風類型,有什么調理預防的辦法?
針對三種常見中風類型,張久亮主任給出了一組實用的預防調理方:
心包受邪基礎方
應對和預防三種常見中風中為嚴重的-心包受邪,尤其適合患有三高基礎病,存在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中醫所說身體內藏有故邪的人群使用。
肝神受邪基礎方
從中醫角度上來講,高血壓多一半是屬于肝經的氣機不合,比如說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都與肝相關。所以在這個方子中添加了疏肝的香附和斂肝的白芍,特別適合高血壓患者用來預防和調理造成肢體偏癱的中風類型-肝神受邪所造成的中風。
肺神受邪基礎方
如果三高的患者突然出現了半身某個部位局部的,或者全部都出現了短時間的麻木,可能未來出現肺神受邪的中風概率就很大了,這個方子可以幫助大家預防造成感覺功能障礙的肺神受邪中風類型。
中風的分類
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腦出血
是腦內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中風六兄弟中兇狠者,死亡率和致殘率高。它多發生在四十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身上,以起病急、來勢兇猛為特點。先是劇烈頭痛、頻頻嘔吐,而后迅速轉為言語不清,意識模糊,昏睡乃至昏迷不省人事。
同時,會出現一側肢體運動失靈,繼而半身不遂。重者鼾聲如雷,呼吸深大,大小便失禁,這是預后不良之征兆。治療腦出血,過去內科療法領先,近年來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是在CT的配合下,進行立體定位(準確查出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手術清除血腫的方法,既簡便又較安全,而且療效也較滿意,挽救了許多腦出血病人的生命。
蛛網膜下腔出血
是顱內血管破裂后血流入到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的病因是顱內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引起的腦動脈血管破裂,以青壯年多見,其表現為起病急、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此病預后比腦出血好,大多可治愈。
若反復發生可進行手術治療。腦血栓形成在中風六兄弟中發病率高,占全部中風病例的半數以上。本病多發生在55—65歲的中老年身上,男性多于女性。
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進展緩慢,逐漸出現一側肢體失靈,但神志清楚,部分病人可有語言障礙。腦血栓形成預后比腦出血為好,死亡率較低,但一部分病人會留有偏癱等后遺癥。好復發是本病的一大特點。
腦栓塞
是身體其他部位(多為心臟與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隨血流入腦,堵塞了腦血管,引起腦組織的某部位局部組織缺血所致。
患此病者多有心臟病史、外科及婦產科手術史(尤其是風濕性心臟病人)。病人多表現為起病急,頭痛,嘔吐,意識不清,一部分病例可 出現偏癱。發病年齡較輕,以20—40歲的中青年為多。
本期嘉賓介紹
張久亮
男,1963年11月生,北京人。 1986年7月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1992年7月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獲中西醫結合內科碩士學位。2003年晉升為主任醫師。 臨床主要專業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所參加的科研項目曾獲院級科研獎。作為主要工作者參加國家級科研課題三項,部級科研課題二項;并承擔院級課題一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