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人體極其重要的器官,和我們的生命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心臟的保護。那么日常生活中心肌梗死的癥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北京電視臺養生堂視頻全集節目聶紹平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心肌梗死的癥狀
(1)、疼痛
疼痛是心肌梗死先出現的癥狀,一般都會在清晨發作,它疼痛的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但多無明顯誘因,一般會在安靜的情況下發作。
患者常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少數患者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誤認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癥;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頜、頸部、背部上方,被誤認為骨關節痛。
(2)、全身癥狀
主要是發熱,由壞死物質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發生后24~48h出現,程度與梗死范圍常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過39°C,持續1周左右。
發熱的跡象會炒鍋一周或消退后重新出現,還有的高熱會超過39℃,應懷疑并尋找有無并發感染,還要注意有沒有心肌梗死新的發展。
(3)、胃腸道癥狀
胃腸道癥狀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歲以下者約有30%出現。當劇烈胸痛時常伴有反復發作的惡心、嘔吐和上腹脹痛,但這一癥狀在老年人卻不似想像中的那樣多見。國內外幾組較多病例的統計,占2.7%~9.9%。
胃腸道癥狀可能與迷走神經受壞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組織灌注不足等有關;腸脹氣也不少見;某些患者還有頑固性呃逆,以下壁心肌梗死多見。
在意識清醒,未用過嗎啡、哌替啶等鎮痛劑及過去從無消化道疾病的老人,突然出現上腹痛、嘔吐,甚至個別的下腹痛伴有腹脹、腹瀉者,也不應失去警惕。
本期嘉賓介紹
聶紹平
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衛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首批冠心病介入培訓導師。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副總干事、“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GW-ICC)”秘書長、《Cardiovascular Diagnosis & Therapy》副主編(deputy editor-in-chief)、《中國心血管醫師》編輯部主任、《中國心血管研究雜志》編輯部主任、《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編委、《醫師報》特約編委等職。1997年作為日本阪神-中國長江交流學者,先后公派在日本神戶市立中央醫院循環器中心、日本國立循環器中心研修心血管介入治療。擅長冠心病介入治療,個人累計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支架術)達6000余例,先后應邀協助國內五十余家地市級及以上醫院開展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主要從事冠心病臨床、缺血性心臟病的心肌與血管再生治療、以及冠狀動脈慢血流現象等研究工作。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教委科技計劃面上項目等資助,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計劃)”等研究工作。先后入選“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等計劃。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學術專著3部,擔任衛生部全國醫學研究生規劃教《醫學信息搜集的途徑與方法》主編,《冠心病介入治療——技術與策略》和《臨床醫學研究基本方法》副主編等,參編學術專著15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