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非常多見的癌癥,生活中我們一定要了解胃癌的發病原因,這樣才能積極進行相關的預防。那么日常生活中導致胃癌的原因有哪些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北京臺養生堂視頻欄目許樂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胃癌的發病原因
1.息肉
胃癌的發生和胃息肉有一定的關系,一般胃息肉被認為是癌前期病變,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繼發于胃黏膜的腸腺上皮化生,主要分布于胃竇部,多為單發,息肉形態呈腺瘤樣或乳頭狀瘤樣,其直徑多在2cm以上,在組織結構上有腺瘤樣特征,具有癌變的潛在危險,惡變后多為腸型胃癌。
2.胃潰瘍
胃潰瘍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是一公認的事實。
3.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是非常多見的疾病,患上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比患上胃潰瘍患者得癌癥的幾率還要的,我們應該有所了解。
不但從大量的調查資料發現胃癌的高發區,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也較高,兩者呈正相關。
而且萎縮性胃炎及腸化生的部位與胃癌的好發部位也一致,尤其是高發地區的胃癌源自化生的腸上皮的更多。
4.生活與飲食習慣
世界范圍的流行病資料認為在環境因素中,飲食因素是胃癌發生的主要原因。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我們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大量的研究發現胃癌與多吃腌酸菜、咸魚、咸肉及煙熏食物有著非常大的關系。
相反,牛乳、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C以及冷藏食物卻能降低發生胃癌的危險性。過多攝入食鹽電可能與胃癌發病有關,流行區調查示患者每日攝入量大多超過10g。
引起胃癌的致癌物質可能是亞硝胺(mitrosamines)。動物實驗已證明該物質確可致胃癌。
亞硝酸是從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再與胺結合而成。硝酸鹽與亞銷酸鹽廣泛存在于食物中,特別是咸菜、咸魚、咸肉等。有病人的胃液中也證明有高濃度亞硝酸鹽的存在。
減少食鹽攝入常伴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攝入之減少。低溫可抑制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維生素C能抑制亞硝酸鹽與胺結合,故經常服用維生素c可減少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5.霉菌毒素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胃癌高發區糧食及食品的真菌污染相當嚴重。
高發區慢性胃病患者空腹胃液真菌的檢出率也明顯高于胃癌低發區。
在胃內檢出的優勢產毒真菌中雜色曲霉占第一位,并與胃內亞硝酸鹽含量及慢性胃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而且在胃癌高發區甘肅的酸菜以及福建慢性胃炎患者空腹胃液中,均檢出有致癌及致突變性的雜色曲霉毒素。
6.遺傳
研究發現一個有胃癌家族史的家庭,其家族成員的胃癌發病率為一般人群的2~4倍,表明遺傳與胃癌有密切關系。
7.吸煙
吸煙與胃癌發病的關系存在不同的意見,曾有人認為吸煙可能與賁門癌有關,但均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據。
本期嘉賓介紹
許樂
男,主任醫師,消化科主任。1983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長期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及中 央領導保健工作,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及豐富的臨床經驗。掌握本專業國內、外發展動向,熟悉消化系統疾病包括食管、胃、腸、肝、膽、胰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特別在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急性胰腺炎,肝硬化等疾病進行深入研究。在內鏡學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及熟練掌握胃鏡、腸鏡、超聲內鏡、膠囊內鏡等。
在內鏡治療方面掌握高難度內鏡治療,如胃、結腸息肉內鏡下切除、胰膽管造影、乳頭肌切開膽管取石、膽管放置支架、賁門失遲緩癥氣囊擴張、經皮內鏡胃造瘺、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套扎及硬化治療、消化道出血各種內鏡止血治療等。曾去日本、澳大利亞、奧地利接受短期培訓。多次參加國際間醫學交流。
2002年至2003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臨床學習一年,獲美國杜克大學臨床消化病學資質證書。曾在《中華消化內鏡雜志》、《中華消化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等核心醫學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并參與消化系統疾病專著的編寫。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