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濕邪入女性朋友體內的時候,就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危害,如果不積極進行調理就非常可能誘發婦科病的出現。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去除濕氣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北京養生堂官網節目郭誠杰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女人常按這處能祛濕更水嫩
1、神闕穴
神闕穴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穴位,生活中經常按摩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對女性朋友而言不僅祛濕、讓肌膚更加的水嫩有光澤,而且還能預防婦科病。
位置
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
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熱水袋溫敷。
或者還可以選擇艾盒,只要將它點燃,然后將它固定在腹部20分鐘,但是一定要注意溫度不要太燙,能有效去除濕氣。
功效
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癥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
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于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2、大椎穴
位置
頸后正中,位于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
女性朋友生活中可以自己在家中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然后用自己的雙手大拇指來回揉擦大椎穴,發熱為宜能有效去除濕氣。
功效
大椎穴受濕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癥如肩膀頸椎酸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3、百會穴
位置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
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
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4、涌泉穴
位置
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
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后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功效
涌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5、陰陵泉穴
位置
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于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采用正坐或仰臥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
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鐘。
功效
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本期嘉賓介紹
郭誠杰
男,生于1921年,陜西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我國針灸專家和中醫乳腺病專家。 1959年畢業于陜西中醫學院中醫師資班,后留校從事針灸教學,臨床,科研工作。1960年獲陜西省勞動模范,1989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人事部全國首批500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指導老師;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0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曾任陜西針灸學會副會長,陜西衛生廳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針灸學會榮譽常務理事,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學術指導老師。
郭教授從事針灸治療乳腺病的臨床及機理研究60余年,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其制定的“針藥結合治療乳腺增生方案”是國家認可的標準方案。其主持的“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療效及機理研究”1979年獲陜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一等獎;《現代經絡研究文獻》1980年獲陜西省人民政府一等獎; “針刺治療乳腺增生的臨床及機理研究”1987年獲衛生部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乙等獎。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0篇;主編、參編、主審出版了《針灸醫籍選》、《乳腺增生的針灸治療》、《針藥結合治療乳房病》、《針灸治療學》、《刺法灸法學》(全國高校中醫藥規劃教材)、《針灸學》(全國高校中醫藥規劃教材)、《針灸治療學》(全國高等教育自學教材)、《針灸同步練習冊》(全國高等教育自學教材)、《針灸自考輔導》(全國高等教育自學教材)等著作9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