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膝關節是我們非常重要的部位,我們能夠行動自如是離不開我們的膝關節的,我們日常生活中要保護好我們的膝關節。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膝關節呢?那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養生堂欄目田華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保護膝關節
1、過胖的人要放緩速度
保護我們的膝關節要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過于肥胖的人日常生活中要適當的放慢自己的速度。
身體過胖預示著體重過大,這樣在爬樓梯時整個身體的重要對腿部的壓力更大,看似下樓梯很輕松,其實整個身體的壓力全部集中在膝蓋,對膝蓋的磨損是嚴重的。
所以,如果感覺自己的體重過大,爬樓梯的時候好減緩速度,可以慢慢的爬,這樣可以分解對腿部短時間集中的壓力。
2、膝蓋已經受傷的不要爬樓梯
如果您的膝蓋已經受傷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要在爬樓梯了,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的膝蓋傷害更嚴重。
如果膝蓋曾經受過一些傷,建議不要再進行爬樓梯鍛煉,現在很多樓房都有電梯,建議還是做電梯為好。
爬樓梯也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在下樓梯的時候盡量讓腳掌先著地,然后全腳著地,減輕膝關節壓力。
二是爬樓梯后對膝關節進行一下按摩,平時也可以常做下蹲起立的動作,加強關節的柔韌性。
3、可以采用上的時候爬樓梯,下樓梯的時候坐電梯
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徒步上樓梯,下樓梯坐電梯的方式,這樣既得到了適當的鍛煉,又避免的膝蓋受傷。
喜歡爬樓梯鍛煉的朋友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可以爬幾層的樓梯進行鍛煉,但是,下樓的時候選擇做電梯。這樣就可以減少膝關節的磨損。
保護膝關節的運動
1.膝關節屈伸運動
采取仰臥位,兩腿膝關節同時進行一屈一伸,可提高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韌性以及關節的靈活性,并可消除膝部無菌性炎癥,避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每天堅持2~3次,每次3~5分鐘。
2.鍛煉股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
坐在床上或地板上,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個毛巾卷,緊縮膝蓋向下壓毛巾卷至少30秒鐘然后放松,重復25次為一組,一天兩三次即可。
這一動作也叫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因為不用移動下肢,不必活動關節,所以是一種非常安全的練習。
3.鍛煉大腿后面肌群
俯臥在床上,下巴接觸到床面。在腳踝處掛一個0.5~1公斤的沙袋,彎曲膝蓋,緩慢將小腿抬離床面,再緩慢降下,尚未觸及床面時再停一停。重復5~10遍為一組,每天兩三次。
4.側臥位抬腿
采取側臥位,兩腿伸直,做上面一條腿的外展動作,也就是向上抬高,8~12個為一組,連續做3組,每天做1次,可以加強大腿外側肌肉的力量,增加膝關節外側的穩定性。
5.坐位膝關節夾皮球
準備一個兒童玩具皮球,坐在椅子上,將皮球夾在兩膝中間,用力做夾球的動作,每次持續2秒鐘,8~12個為一組,連續做3組,每天做1次,可以增加大腿內側肌群肌力,同樣可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
6.翹腳背
可以坐在椅子上把腿伸直,做踝關節的背屈,也就是翹腳背的動作,15~20個為一組,連續做3組,每天做兩三次,對增加肌力、穩定關節有好處。
本期嘉賓介紹
田華
男,主任醫師,教授,專業特長:1、人工關節置換;2、骨性關節炎,3、股骨頭壞死,4、類風濕性關節炎;5、髖臼發育不良等.研究方向: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等疾患的外科治療。在人工全膝、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打壓植骨法治療股骨頭壞死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學術研究方面主攻股骨頭壞死的發病機制和新手術治療、軟骨損傷后的基因治療以及人工關節置換后無菌性松動的原因探討等.十余年來一直從事骨關節疾患的臨床治療和研究。主攻專業從醫經歷(國內外工作、學習及研究經歷):國內經歷:1997年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畢業。同時被聘任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2003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2008年晉升為主任醫師。國外經歷:2000年4月2000年4月至2002年7月在美國紐約大學關節病醫院骨關節中心博士后研究。2004年4月荷蘭Nijmegen大學醫院高級臨床fellow,學習交流髖關節置換失敗后的翻修手術,以及骨頭壞死的打壓植骨手術。同期參加英國Exeter舉辦的全髖關節置換培訓并獲證書。2006年3月至8月:芬蘭tampere關節置換專科醫院高級臨床fellow,學習交流復雜膝、髖關節置換手術及相關處理。2008年10月:于加拿大參觀學習關節置換方面的新技術及進展。2009年4月:于美國參觀學習關節置換方面相關的新技術及進展。2010年5月:于英國參觀學習關節置換方面的新技術及進展。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