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老年癡呆這種老人病,生活中很多的老人到老的時候都會患上老年癡呆癥,這種病癥的危害不亞于其他的疾病,那么老年癡呆癥到底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下面就讓我們的張新卿專家來講講老年癡呆的危害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老年癡呆的危害
現在患上老年癡呆癥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高齡的老人,大多數都會老年癡呆癥。
老年癡呆導致生活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下降,病死率比較高,其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都會縮短:導致老年人生活依賴即生活不能自理的慢性病里,癡呆排在第一位,即癡呆的病人里72.7%都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的。
通過對北京市社區的一些癡呆老人進行連續追蹤觀察發現,一年的死亡率是17.6%,而普通老人是5.1%;兩年死亡率是38.1%,普通老人是8.7%;三年死亡則接近一半的比例;老年人死亡疾病排名:1、心血管疾病;2、腦血管疾病;3、惡性腫瘤;4、老年癡呆。
家人的精神困擾
對于要照顧有老年癡呆的家屬來說,是很痛苦的。因為老年癡呆患者每個月都有幾天要臥床。生活也不能自理。
照顧老年癡呆患者的責任及壓力非常大,八成以上照顧者存在不同程度情緒問題;提早退休或辭職照顧親人,造成家庭的貧困。
老年癡呆一級預防:病因預防
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老同志退休后對改變的環境一時難以適應,過度留戀過去的生活和同事朋友,會損傷大腦細胞。
因而,老人自己要認識到年老退休是事物發展的規律,應該穩定情緒,保持良好心態。同時,要適時融入社會,敞開心扉,多與人交流,主動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群體社會活動。家庭成員也要設法營造良好的氛圍,以幫助老人盡快適應角色轉換;
注重調整心理因素
對于老人來說,一定要注意心態的調節,要少操心,活得瀟灑一些。
特別是退休后,想起昨日風風火火,四處奔忙,今日賦閑,難免失落。自己要注意有效調節,如完成年輕時未了的心愿,學書法學作畫、彈琴跳舞、上老年大學等都是很好的辦法。
加強腦功能鍛煉
多動腦,多學習,如看報讀書、下象棋、學外文、背詩詞、學電腦、習書畫,也可玩智力拼圖、制作模型,特別是與人交談討論等,都可以幫助保持和增強記憶功能和智能。給自己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標,多做開發記憶力和智力的健腦活動,適度的壓力對活躍大腦有促進作用;
堅持體育鍛煉
比如每天練練太極拳、慢跑、散步等,當你下棋、打牌或久坐后,好做一次踮踮腳,每天睡覺前也應該活動活動腰腿,按摩一下腳底等。
體育鍛煉既可強身健體,也可鍛煉小腦的共濟能力。經常活動四肢,身體各部位才能協調好,也就不容易出現認知功能衰退和運動失調,同時對記憶也有明顯的幫助,推遲大腦的老化。
本期嘉賓介紹
張新卿
女,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1989年取得碩士學位,2004年取得博士學位。于1997年建立了宣武醫院老年記憶障礙專科病房。在北京市科委支持的北京市腦老化重點實驗室項目“老年性癡呆綜合研究”的科研工作中,對老年期癡呆特別是阿爾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癡呆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認知功能與非認知功能)、神經心理學變化及測查工具、腦葡萄糖代謝(PET)、腦CT與MRI影像改變、腦電地形圖、藥物治療及其影響疾病轉歸的因素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撰寫并指導研究生完成了多篇論文,發表文章著作70余篇。在國內首先將神經心理測查量表與電話結合起來,利用電話進行認知功能損害的初步篩查。多次接受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等媒體的采訪報道,積極參加了多種老年癡呆的科普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