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牙齦出血的原因
原因一:刷牙方法錯誤
正確的刷牙方法是將豎刷法和橫刷法相結合。刷上牙時刷毛順著牙間隙向下刷,刷下牙時由下往上刷,同一部位要反復刷5~6次。橫刷法用于刷后牙咬牙合面,清潔牙合面的窩溝點隙,每側來回刷8~10次。
原因二:壓力突然增大
很多人由于近期工作壓力突然增大,在刷牙時牙齦總是出血,并且有口臭。在放松壓力的同時,建議先要到正規口腔醫院去做一下牙齒潔治(即洗牙),然后堅持配合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
原因三:有些全身性疾病
牙齦出血本身只是許多疾病的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有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牙齦出血,像白血病、血友病、惡性貧血、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
如果牙齦反復出血,或皮膚時常出現一些青紫色的斑點,同時臉色發黃、全身無力等癥狀,就應該及時做血液、肝功能等相關檢查。
原因四:牙周病
由于口腔衛生不佳,造成口腔內病菌大量繁殖,形成牙菌斑、牙石,牙菌斑中的細菌產生許多有害的代謝產物,對牙順組織造成損害,使牙齦組織產生炎癥,牙齦便失去原有的正常的色澤和形態,變得紅腫松軟。容易出血。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別把牙齦出血不當回事 可危害老人健康
確定牙齦出血的性質對癥治療
醫學上將“牙齦出血”分為被動性出血和主動性出血兩類。
牙齦被動性出血:主要表現為在刷牙、進食、吸吮時,牙齦的毛細血管破裂出現滲血,血量少,多在唾液中可見有血絲或所吃食物上及牙刷毛中有血液染色,經過冷水含漱會很快并自動地止住出血。
常見于“慢性牙齦炎”和“牙周炎”,正常牙齦呈粉紅色,質地堅韌,牙齦緣緊緊地包繞著牙齒的頸部,當患牙周疾病時牙齦的顏色就會變成鮮紅或暗紅色,牙齦出現水腫,甚至可像海綿一樣的松軟,牙齦緣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
多數患者的齦緣處,有大量的菌斑、牙石、軟垢等局部刺激物,它們沉積在牙頸部,破壞牙周組織,使牙齦溝處出現糜爛、潰瘍等癥狀,用手輕輕擠壓牙齦還可有黃白色的膿液滲出。
所以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時都可引起牙齦出血,較重者早晨起床口內會有血跡,甚至枕頭上因唾液流出而留下血跡,并伴有較重的口臭。
妊娠期婦女,由于內分泌的變化,女性激素分泌平衡失調,如果口腔內原本患有慢性牙周疾病,這時牙齦炎癥會加重,局部紅腫明顯,甚至形成一個或是多個的瘤樣凸起,稱為“妊娠期齦瘤”。
由于牙齦炎癥加重,局部血管擴張充血,在受到輕微刺激時,就可引起牙齦出血。
牙齦主動性出血:是因為牙齦內較粗血管破裂,當啃咬食物或刷牙時,牙齦受到輕微的機械性刺激,即可引起牙齦大量出血,有的也可能整口地吐出血液,這種癥狀往往和病人全身健康狀況有關。
總之,對于牙齦出血,要給予高度重視,認真對待,無論是被動性牙齦出血還是主動性牙齦出血,都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千萬不要等到牙齦出現腫痛,才不得不接受治療。
如果是牙齒局部菌斑,牙石刺激引起的出血,去除局部刺激物,進行牙齒徹底的潔治俗稱“洗牙”或牙周刮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建議大家平時要注意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刷牙并經常用淡鹽水和藥物含漱劑進行漱口,以減少菌斑的形成,達到減輕和治療牙齦炎的目的。
對患有全身性疾病而導致的牙齦出血,除進行局部止血治療,做好口腔衛生外,還應去內科查明出血原因,確診全身疾病,再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才能徹底治愈牙齦出血。
本期嘉賓介紹
女,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獲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200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波士頓大學牙科學院研修。口腔科醫療、教學及科研的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牙周病與全身疾病相關關系,擅長疑難根管治療與牙周病的系統治療。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優秀人才,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學科骨干人才,入選北京市二一五工程人才庫。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學及全科口腔專委會委員、北京口腔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病及牙周病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口腔質控中心專家組成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口腔專委會委員以及多項學術期刊的編委,北京市青聯委員,朝陽區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