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中醫養生:"冬補"如何補
“三九四九不出手”,“夏長秋收冬藏”,三九四九是一年中冷的時節,也是冬季進補養生的好時節,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關注養生保健,那么冬季到底要怎么藏,如何補?
“冬藏”也要適當運動
冬季在五行中屬水,具有滋潤、向下、寒涼等特性,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有不少市民把“冬藏”理解為冬眠或冬歇,整天窩在空調間或者沙發上看電視、玩電腦,認為不動就是保存能量,其實這是個誤區。
中醫所說的“宜藏不宜泄”關鍵在于注意保溫,避免風寒侵身,不等于消極躲避低溫,要適應冬天的氣候而活動,避寒就暖,勿使腠理過度開泄,以減少體內陽氣向外發散,并要使精神內蓄,保持于潛藏伏匿的狀態,不要隨意宣泄無度。
冬季除了要進行適當的運動外,也要多吃熱溫性食物為身體藏熱量。一般來說,可以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狗肉、桂圓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等溫熱之品,以取陽生陰長之義。
同時,可吃些補脾胃的粥,民間就素有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習俗,比如消食化痰的蘿卜粥、補肺益胃的山藥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冬補也防“過猶不及”
中醫的“進補”是經過長期理論和臨床研究出來的辯證的醫學方式,運用藥性和食物的偏頗,調整人體的偏頗,從而使人體內陰陽兩氣平衡,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任何藥物服用過量都有害,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
許多人以為膏方就是補藥,多點少點沒關系,沒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其實,膏方的服用有一定禁忌。
比如膏方中有當歸等活血中藥,女性經期中不宜服用,會增大月經量。此外服用膏方期間如發生感冒、發熱咳嗽多痰或其他急性疾病時應暫停服用,若發生便秘、腹瀉、腹脹、痰多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咨詢醫生。
一般來說,在正規醫療場所開具調理進補的藥方都是根據個人的體質開具,但是少數人在服用期間仍會出現一些反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微調。
比如一些滋補較多的膏方可能會影響脾胃功能,出現胃口不好不適,可以用點山楂、神曲等消食藥物,出現胃脹、腹脹等癥狀,可以服用如陳皮理氣化濕的中藥。
如果出現咽喉干燥、大便干結等“上火”癥狀,可以用點菊花、金銀花清火中藥。
在服補藥期間,如因誤食所忌飲食,常能使藥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應。
如服含有人參,黃芪等補氣的藥物時,應忌食蘿卜,因為蘿卜是破氣消導之品。同時不能茶葉水沖服,因為茶葉會影響參類療效。
本期嘉賓介紹
女,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中國第一批中醫碩士研究生,曾赴日本東邦大學大森醫院研修心身醫學。出身中醫世家,其父王輔衡是東北遼寧省鞍山市解放后早的一批名醫之一(已逝世)。
有40余年的臨床和教學經驗。歷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臨床藥理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藥品審評委員會審評專家等職。著有《中醫診治男性不育癥及性功能障礙》、《秘方集驗》等書,發表論文數十篇。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