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很多人都吃過,豆豉常用來做一些配菜或者調料來食用,很多人應該都吃過豆豉,它不僅口感佳,營養價值也高,但是人們對它的營養價值和功效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就讓我們的王玉英專家來講講豆豉有哪些保健的功效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豆豉的保健作用
豆豉是用黑豆或者黃豆作原料加工的,經過了一番的工序制成的。
據悉,豆豉早人們把它稱為“幽寂”,因為古時把大豆稱作“菽”,“幽寂”就是把大豆煮熟后,幽閉發酵的意思。到了秦代,人們改稱“豆豉”,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豆豉之所以惹人愛食,不僅因為它味美、可口,而且它的營養豐富,含有多量的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鈷、硒、鉬、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微量元素。
豆豉的營養價值很高,有實驗研究表明,它的營養價值與牛肉相當。所以常吃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好處的。
本期嘉賓介紹
王玉英
女,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中國第一批中醫碩士研究生,曾赴日本東邦大學大森醫院研修心身醫學。出身中醫世家,其父王輔衡是東北遼寧省鞍山市解放后早的一批名醫之一(已逝世)。
有40余年的臨床和教學經驗。歷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臨床藥理學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藥品審評委員會審評專家等職。著有《中醫診治男性不育癥及性功能障礙》、《秘方集驗》等書,發表論文數十篇。
研究還證實,豆豉中鈷的含量是小麥的40倍,有良好的預防冠心病的作用。
鉬的含量是小麥的50倍,硒的含量比高硒食物大蒜、元蔥還高,而鉬和硒都具有極強的抗癌作用。
豆豉中還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素,能有效地預防腦血栓的形成,對改善大腦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癡呆癥很有效果。
豆豉對我們的身體保健有著諸多的功效,能治療消化不良、醉酒等癥狀。
溫馨提示
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分析道: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蒸暑,故能升能散。
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之義也。
現代醫學認為,豆豉具有解表清熱、透疹解毒之功效,適用于風熱頭痛、胸悶嘔吐、痰多虛煩等癥。
許多研究表明,日本納豆含有獨特的納豆激酶,具有溶血栓、降血壓、防治糖尿病等功能。而其生產原料、生產菌株甚至生產工藝都與中國傳統的食品—豆豉極其相似。
如果二者為一種物質或歸為同類物質,那么豆豉是否也具有日本納豆的上述保健功能呢.豆豉的市場前景是否也會有大的開發價值呢。
日本納豆與中國豆豉確實是一種物質,嚴格而形象地說日本納豆與中國的細菌型豆豉就是一對孿生姐妹。
豆豉始創于中國,原名“幽菽”,古時稱大豆為“菽”,據《中國化學史》解釋,“幽菽”是大豆煮熟后,經過幽閉發酵而成的意思,后更名為豆豉。豆豉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且經久不衰,晚在唐代傳入日本。
據日本真人元開撰寫的《唐大和尚東征傳》敘述鑒真和尚東渡所備物資曰“備辦海糧。紅綠米、苓脂一百石,甜豉三十石……” 因為我國的豆豉從其制作工藝上又可分為霉菌型豆豉和細菌型豆豉兩大類,而細菌型豆豉和日本納豆的發酵菌又同為一種叫枯草桿菌的菌種,所以說我國的細菌型豆豉與日本納豆為孿生姐妹更為貼切。
在我國的霉菌型豆豉中有根霉型豆豉、米曲霉型豆豉及毛霉型豆豉。細菌型豆豉是利用枯草桿菌在較高溫度下,繁殖于蒸熟大豆上,借助其較強的蛋白酶生產出風味獨特具有特異功能性的食品,其大特點是產生黏性物質,并可拉絲。
日本制作納豆的納豆菌也是枯草桿菌屬。1905 年尺村發現納豆上所繁殖的“拉絲”枯草桿菌這一特性,遂提出專門作為一“種”,命名為納豆芽孢桿菌。
但后來的很多專業人員在研究了納豆芽孢桿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后,認為其生理學性質及其他性質與枯草桿菌相同,所以伯捷手冊第6版仍將納豆菌包括于枯草桿菌屬內,迄今為止國際上也未把納豆菌列為獨立的菌種,但習慣上仍稱之為納豆桿菌。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