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尚未運動開的肌肉很容易扭傷,因為它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承受突然性的大動作。任何熱身動作都可以提高肌肉的適應性,使關節變得靈活。鍛煉前的熱身有利于運動者的心血管系統,有益于健康。
3、反正在打球鍛煉,盡興吃喝問題不大
誤區:許多人高興地想,因為我打球健身了,可以不用再去節食減肥了。
事實:盡管從事任何體育鍛煉,身體確實會消耗掉更多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但并不意味著對所有食物大開綠燈。關鍵是要保持營養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纖維素、谷物及瘦肉。
只有在飲食和健身之間保持科學的平衡,才可能達到佳鍛煉效果——明顯地減去贅肉并改善身體狀況。
4、超負重鍛煉效果更好
誤區:如果我們觀察得仔細些,就會發現有的女士打球時在腳踝上帶著小重物進行鍛煉,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
事實:過量的負重可能造成肌肉和關節的損傷以及肢體的畸形,包括脊柱變形等。
怎樣避免羽毛球運動傷害
1、打反手球:軟骨易撕裂
打羽毛球時,無論是擊打、扣殺還是吊、挑、推、撲、勾球時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和外展的動作。隨著不同的技術要領,手腕還會快速伸直閃動鞭打擊球或由后伸外展到內收、內旋閃動切擊球。這種情況下,手腕部的薄弱環節三角軟骨盤會不斷受到旋轉輾擠,特別容易造成損傷。
有的人擅長打反手球,這就尤其容易出現手腕關節三角軟骨撕裂,如果向內旋轉自己的手腕,一扭就覺得疼痛,有時還伴隨咔咔作響,這就是腕關節三角軟骨撕裂的癥狀。
關節三角軟骨受傷時,如疼痛不怎么劇烈,建議先休息幾天,如疼痛不減或加劇,那就應該看看醫生了。
2、抽球太猛:當心高爾夫肘
很多人都知道打羽毛球容易得“網球肘”,其實,打羽毛球也可能導致“高爾夫肘”。高爾夫球肘與網球肘發生的原因相同,差別是施力點的位置不同,受傷的位置也不同。
“網球肘”是手肘外側受傷,患者多喜歡反手擊球,而“高爾夫肘”正相反,是手肘內側受傷,患者多喜歡正手抽球。
“高爾夫肘”,在醫學上的名稱是肱骨內上髁炎,是指發于屈肌(起到屈曲手腕和手指等作用的肌肉)起點處的慢性損傷性炎癥,因為高爾夫球手比較容易受這種損傷,所以也稱其為“高爾夫肘”。
3、反復揮拍:引發肩部撞擊癥
羽毛球引拍、揮拍時,肩關節外展,這時肩峰下關節內部組織可因反復摩擦、撞擊而產生一種慢性肩部疼痛綜合征,叫做“肩部撞擊癥”。其臨床特征是肩關節主動外展活動時有一疼痛弧,而被動活動疼痛明顯減輕甚至完全不痛。
主要癥狀為肩部疼痛,疼痛部位以肩峰周圍為主,夜間較重;患肢無力活動受限,上臂外展到70度時明顯疼痛,感覺被“卡”住。肩關節開始外展時無疼痛,到達60度開始疼痛,超過120度疼痛又消失;被動活動時減輕或消失。“肩部撞擊癥”急性發作時應進行局部封閉,緩解后立即活動,以防發生粘連。
結語:看到這里,小編希望大家通過上文的閱讀可以對羽毛球損傷有一些新的認識,同時對于打羽毛球的注意事項要多一些了解,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認識到陷入健身誤區的危害性,要選擇科學的健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