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鍛煉練習者手腕的暴發力和擊球的準確性。
12、循環跑擊球
方法:分兩組,第一位練習者打完一拍后退到后一位,
第二位接著打第二拍,循環反復。
作用:移動中鍛煉練習者控制擊球的能力。
(三)球感適應性練習的組織
組織形式:以單人,雙人或小組練習為基本組織形式,以小型競賽為輔的趣味組織形式。
建議:多采用游戲、小型競賽的組織形式;作為訓練開始前的準備活動或結束后調整訓練情緒的內容。
原因:球感適應性練習對羽毛球初學者而言相對比較枯燥,與小學生、初中生好奇、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相悖,有礙于激發對羽毛球的興趣和喜愛的程度。
(四)發球技術訓練
訓練重點:發球技術動作規范。
羽毛球技術十分講求技術動作的一致性。有了技術動作一致性的保證,比賽時,才能根據場上對方運動員的體能狀況、具體站位和臨場技術狀況,擊出千變萬化的球,終爭取獲勝。
因此,對初學者,或在羽毛球學習啟蒙階段,發球技術動作的規范,,體現在技術環節的一致性尤為重要。
發球技術的主要技術環節為:準備姿勢、引拍、擊球和擊球后的隨球動作。技術的一致性主要體現在前面兩個技術環節
1、正手發球技術
第一、準備姿勢
站位靠中線,距前發球線約1米處,左腳在前,足尖指向球網,右腳在后,足尖指向右前方,兩腿自然開立與肩同寬,身體重心放在右腳上,左手持球自然伸平舉于胸前,右手持拍自然屈肘于身體右側
第二、引拍
在準備姿勢的基礎上,身體向右后轉,左肩對網,右臂隨著肘向右后上提,上體微前傾,前臂稍展開,手腕盡量伸展,把球拍后引至一定高度。
第三、擊球
隨著左手放球,身體自然由右向左轉肩,重心前移。前臂帶動手腕由伸展至微屈,閃動手腕,以正拍面擊球。
第四、隨球動作
擊球后持拍臂隨動作慣性自然向左前或上方揮動,然后將拍收回至體前并將握拍調整成放松的手握拍形勢。
2、反手發球技術
反手發球技術的基本技術環節
第一、準備姿勢
站位接近前發球線,右腳在前,重心在右腳,左腳跟提起,右手采用反手握拍法持拍于腹前,肘關節屈,手腕前屈,左手捏住球的羽毛斜放在球拍后面。
第二、引拍
把球拍稍向后拉動至一定的距離。
第三、擊球
前臂向前上方擊打,同時,帶動手腕由屈至微伸而向前擺動,利用拇指的頂力用反拍拍面推擊球的左斜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