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鍛煉方式在美國開始盛行,那便是“冥想”。每天花10~40分鐘靜坐,把注意力集中到一次呼吸、一個詞語或一個形象上,你便可訓練自己不對過去和未來胡思亂想,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時刻,通過完全接受現實而超越它。冥想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它還能改變人的內在情緒,達到真正的“修身養性”。
什么是冥想瑜伽
冥想有幫助人們減輕壓力的作用。有規律地冥想,可調節腦神經,讓處于壓力下的大腦得到放松。因此,冥想者較一般人更容易達到平靜而快樂的狀態。
著名女演員海瑟·格拉漢姆曾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練習冥想,每天在起床后和下午各練習20分鐘,她說:“過去我時常因為一些小事情而長期擔心憂慮,其實這都毫無意義。冥想讓我懂得,內心的平靜才是重要的,如果擁有了這份平靜,就擁有了所有的東西。”
一些大腦神經系統專家利用復雜的成像技術做測試,得出的結論更讓人激動:在深度冥想中,大腦如同身體一樣會經歷微妙的變化,冥想可以訓練頭腦,重新改造大腦機構;可以在大腦面對消沉、過度興奮等精神層面的問題時,重建平衡。
在身體功能性疾病方面,冥想也發揮了重大作用。許多醫學研究證明:冥想可預防冠心病、高血壓、前列腺疾病,還可預防、降低或控制艾滋病、癌癥等慢性疾病所產生的疼痛,同時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有研究者表示,冥想者的技術越高,其免疫系統功能便越好。瓊·卡貝特·茲恩創辦了首個冥想減壓診所。多年來,他利用冥想已經幫助超過1.4萬人減輕了因疾病帶來的痛苦。
冥想其實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公園的草地上、寬敞的室內場館中,或是舒適的椅子上,都是適合冥想的場所。
冥想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包括:禪坐(兩腿盤坐)、休閑式冥想(直坐或稍微向下斜躺在座椅上)、慢走式冥想(剛開始每步都走得很慢,之后便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步伐)、超然冥想(反復重復一個梵語音節)、音樂冥想(閉上眼睛隨著音樂進入迷睡狀態)等。
冥想所需時間也可根據個人的習慣從數分鐘到1個小時不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冥想作為一種文化也在發生變化。
它不再是神秘的事情,而是非常大眾化的生活方式。
練習冥想瑜伽的三種方法
1、移動冥想
修煉體式是瑜伽進入移動冥想的普遍的方法,掌握這種方法使身體的關節、伸展部位達到極限,練瑜伽為什么腰骨這么軟,瑜伽的軟和練雜技的軟是不一樣的。
瑜伽是通過要達到冥想這種境界不斷擴張、伸展身體形成的,雜技是控制身體達到某個程度。體式練習開始的起源是為了鍛煉身體的可控部位達到極限切斷思慮進入冥想的境界,所以叫做移動冥想。
2、燭光冥想法
燭光冥想或叫一點冥想,光線不要太亮,用眼睛看燭光,因為眼睛是人身體里脆弱的部分,很難睜開眼睛時間很長,繼續撐著。
撐著的目的并不是讓你的眼睛瞪燭光多長時間,是讓你在瞪眼睛不眨眼疲勞達到極限的時候體會切斷思維進入感知的狀態,來進行冥想。
3、OM聲冥想法
燭光冥想是利用眼睛,OM聲冥想是利用耳朵。在以前的寺廟或教堂都會有一口大鐘,時間一到,鐘聲就會響起,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是讓你切斷思維,這時候你應該進入冥想了。
當你把你的知覺留意到鐘聲響~一直響到消失的時候,聽聲音由有聲到無聲,你的思維也進入了一種DHYANA的境界。都是利用身體可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