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條暢氣機,提神醒腦。瑜伽的調息法是一種呼吸技巧,可以為腦部提供更充分的氧氣,使人的睡眠正常、大腦清晰,機體狀態變得平靜和積極。
三是安定情志,潔凈身心。使人的精神放松,緊張狀態緩解,免疫能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強。
美國一家輔助療法中心的實驗發現,瑜伽真正的健康效益,來自于放松。它激活了身體的放松反應,讓心跳、呼吸減緩,血壓趨于穩定。瑜伽可以改善人的疲倦狀 態,瑜伽的深呼吸有助注意力的培養。瑜伽中完整均衡的收縮、伸展動作,對訓練全身肌肉和關節的彈性有直接促進作用,是走路或騎自行車等單一運動都無法達到 的效果。美國《內分泌學會》期刊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堅持50分鐘的瑜伽課程,體內的壓力激素水平就能夠降低。另外,瑜伽對于控制疼痛和安撫情緒也大有幫助。
在練習瑜伽的隊伍中,活躍的是女性,經常性的練習顯示出的使體內毒素、廢物排出加速和可以看得到的養顏美容、潤澤肌膚的效果,使 它的隊伍在不斷擴大。瑜伽也正在受到男性的青睞,在美國大約1500萬人的“瑜伽迷”中,男性人數已經超過了850萬人。越來越多的男人開始改變運動方式,丟掉慣用的啞鈴,盤腿坐下,練起了瑜伽的呼吸和伸展。現實生活中,男性面對的壓力更大,而宣泄的渠道卻很少。有報道說,慢性壓力導致的心臟病、癌癥等 發生的幾率,比吸煙和膽固醇過高等危險因子還高出6倍。特別是處于承前啟后階段的中年男人,過重的壓力導致的情緒不穩定,成為多種疾病好發的重要原因,死亡的幾率已從20世紀初的15%上升至目前的50%。瑜伽,是男性釋放不良情緒、緩解壓力的有效形式。
瑜伽與中醫有共同的養生基礎
東漢末年,瑜伽隨佛教傳入中國。它的主要理論和功法的描述,與中醫學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等理論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可能與東方文化的相互影響和滲 透不無關系。研究發現,中醫與瑜伽兩者之間,存在著共同的養生基礎和理念,瑜伽中的一些主張,與《黃帝內經》中提出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 亂”思想不謀而合。
中醫學認為,人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只有從整體認識、整體調整、整體治療的觀念出發,才能幫助人建立、完善自身的調控 體系,才能達到自然、有效、牢固、安全的養生效果。瑜伽與中醫一樣重視機體的陰陽平衡、氣血條達、經絡疏通,它的主要功法所體現的養心、養肝、養肺、養脾 胃、養腎思想,與中醫學的基本要求無異。
瑜伽流傳下來的26個基本體位和拉伸、擠壓的范圍,涉及到幾乎包括人體所有的部位和主要的穴位,在人體氣脈、人體 構成等要素及其相互間關系的認識,與中國傳統醫學的見解頗為相似。因此,選擇瑜伽方法養生健身與按照中醫學方法養生健身不但是不矛盾的,而且是可以互通互 補的。應用中國傳統的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作為養生健身的方法,同樣可以收到與瑜伽相同的強身健體、健康身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