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腹喝牛奶有礙消化
由于水在牛奶中占較大比重,空腹喝較多的牛奶,稀釋了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空腹時腸蠕動很快,牛奶在胃腸通過很快,存留時間很短,其營養成分往往來不及吸收,就匆忙進入大腸,徒走過場。所以,空腹喝牛奶是不符合營養衛生的。理想的早餐,應是蛋白質、高熱量的膳食,數量不少于全天食量的?。所以好能改在午睡或晚睡前喝牛奶,可除弊興利,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2、喝牛奶之前吃點其他東西有利于吸收
如果已經習慣在早餐喝牛奶,也一定要先吃一點其他食物后再喝牛奶,使牛奶在胃腸中停留多一些時間。如果早餐要喝一瓶牛奶,可先吃米或面食50克,再加一個雞蛋和少許醬菜、豆腐干,然后再喝牛奶,使牛奶在胃中與其他食物混合,在胃腸中停留時間延長,有機物喝牛奶相互融合,有利于其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
3、加熱過的鈣會流失
由于食物提供的熱量足夠,消化吸收又較緩慢并充分,使血糖持續較高水平,上午就會精力充沛。 牛奶可加熱,但不要煮沸。因為煮沸后,有的維生素會被破壞,而且牛奶中的鈣會形成磷酸鈣沉淀,影響營養素被人體吸收。煮牛奶也有一定的學問,多數人會將白糖中入牛奶再加火同煮,這樣會使牛奶中的賴氨基酸與糖在高溫作用下發生反應,生成果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會被人體消化吸收,反而對人體健康有害,所以煮牛奶應該等煮開牛奶后不燙手時再加糖。
有些成年人有早晨喝牛奶的習慣,這種方法不科學,原因是經過一個晚上睡眠休息人的胃早已排空,已作好吃飯消化食物的準備,這時胃的排空也很快,而牛奶又是流質的乳汁,胃排出更快。
空腹喝牛奶不但牛奶從胃中很快排出,而且牛奶中寶貴蛋白質還會被人體分解作為熱量被消耗掉,這就不能完全起到蛋白質應有的作用,一些氨基酸在小腸內沒有來得及吸收就被排入大腸,在大腸這些蛋白質和氨基酸被分解腐敗變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增加了人體的負擔。
喝健康牛奶“避開”九大禁忌
1、牛奶+巧克力
有人以為,既然牛奶屬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時吃一定大有益處。事實并非如此。液體的牛奶加上巧克力會使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于是,本來具有營養價值的鈣,變成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而導致缺鈣、腹瀉、毛發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等。
2、牛奶+雞蛋
專家指出,牛奶加雞蛋的早餐并不科學,蛋白質難以提供能量。現在有超過9%的人早上只吃牛奶加雞蛋,糧食長期在早餐中缺位。大多數的人以為這樣的早餐就是與國際接軌,殊不知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牛奶雞蛋是好東西,但是用錯了地方。經過一夜十多個小時的能量消耗,早晨的人體急需靠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來重新補充能量,而牛奶和雞蛋不能提供足夠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