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并不高,70℃時用3分鐘,60℃時用6分鐘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100℃,牛奶中的乳糖焦化,而焦糖可誘發癌癥。煮沸后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淀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其他誤區
1.牛奶不能空腹喝
很多人堅信,空腹喝牛奶不能吸收其中的營養。然而,一兩歲的寶寶都以牛奶作為主食,沒有人聽說寶寶喝奶之前要先喝半碗大米粥,那么以健康成年人的消化能力,即便飯前喝奶也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事實是:喝一杯牛奶,可以有效緩解饑餓感達一小時以上。因此,空腹喝奶并不會造成蛋白質的浪費。
2.不能和果汁一起喝
牛奶中的酪蛋白遇弱酸便產生沉淀,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因此,有人就認為,牛奶沉淀就失去了營養價值,或者無法被人體吸收。此外,經過乳酸菌發酵的酸奶也是沉淀狀態。牛奶和水果一起制作的各種甜品在國外也很流行,沒有聽說歐美人因此發生消化問題。如果胃腸道功能正常、喝冷牛奶不感覺腹瀉腹脹,那么也不必擔心喝牛奶后馬上喝果汁會造成麻煩。
3.牛奶不能加糖喝
有人認為牛奶加糖會影響牛奶的消化吸收,然而絕大多數奶粉類產品都是加糖產品,各國消費者已經飲用加糖奶粉百余年,而傳統上我國消費者喜歡喝加糖牛奶,并沒有發現因加糖導致消化不良的報告。
相反,如果在饑餓時飲用,牛奶加糖之后其能量供應的營養素來源還能更趨合理化。
實際上,牛奶中所含的乳糖與賴氨酸在高溫下發生反應的速度高于蔗糖與賴氨酸的反應速度,這種反應稱為“美拉德反應”,與面包皮經過烤制會變褐是同樣道理。這個褐變反應雖然會造成少量賴氨酸的損失,卻完全談不上“有害”。
4.牛奶一定要加熱喝
很多人認為牛奶一定要加熱,哪怕是消毒奶,也要用鍋燒開了再喝。實際上,牛奶煮沸后粘在鍋上的“奶垢”當中含有大量鈣質,從而造成嚴重的營養損失。消毒牛奶經過超高溫殺菌,在保質期之內可以無需加熱直接飲用。
對于腸胃偏寒者,喝冷牛奶后刺激腸道過度蠕動可能引起輕度腹瀉,不妨用微波爐或熱水把消毒牛奶加熱到手感到有些燙的程度再飲用.
5.牛奶喝多了會貧血
醫生在臨床中發現,許多孩子因過分依賴牛奶而造成體內缺鐵和缺少維生素,鐵是造血的基礎元素,而某些維生素又是促進鐵吸收的物質,鐵不足可導致小兒身體虛弱、易困易倦等貧血癥狀。1歲的孩子每天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約6毫克鐵,可牛奶的含鐵量較少,而且人體對鐵的吸收率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