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病從口入”,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吃錯食物不僅會壞肚子,嚴重的甚至還會長寄生蟲。那么你知道吃海鮮的飲食禁忌嗎?知道吃海鮮要注意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吃海鮮要注意的事項,看看海鮮不能和什么一起吃,了解一下生吃水產為什么會長寄生蟲。
“病從口入”用現代科學來說就是“食源性疾病”,就是指因為吃錯食物而導致的病癥,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生吃海鮮究竟有什么不好的吧。
為什么會染上肝吸蟲?生吃淡水水產是重要的原因
易被忽視的肝吸蟲病
華支睪吸蟲,又叫肝吸蟲,是我國感染率高的寄生蟲之一。在湖北出土的西漢和戰國楚墓的古尸中都發現了它的蟲卵,由此證明,肝吸蟲病在中國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的歷史。
肝吸蟲的幼蟲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魚蝦體內,人們常吃的青魚、草魚、鰱魚、胖頭魚、鯉魚、鯽魚均可攜帶。它的幼蟲被人吃進去以后,在腸道孵化并爬進膽管,在那里安家。
肝吸蟲一旦進入人們的體內,是可以長期存活的,有的甚至可以存活長達20~30年。而且它主要損害肝臟,可導致膽管炎、膽管結石、膽囊炎、肝硬化、膽管癌等一系列肝膽疾病。這種病原體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1類致癌物。
肝吸蟲危害顯著,但卻容易被忽視。很多早期感染的癥狀并不明顯,除非是急性發作,一般要過幾年才出現癥狀。肝吸蟲病導致的癥狀包括疲乏、胃痛、食欲不振、厭油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頭暈等,嚴重時可以有消瘦、浮腫和貧血。這些癥狀也都相當常見,容易誤診,很多人病了也不知道是這個原因。
近70種水產品都可能攜帶
除了西藏、內蒙古、青海、寧夏、新疆,中國其他地方都已經發現肝吸蟲感染者,典型流行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湖南、蘇北、皖北、東北等。感染主要原因是吃生的或半生的淡水魚、蝦、螺,比如魚生、魚生粥、打邊爐等。此外案板、刀具、容器生熟不分也是重要因素。肝吸蟲病并不在人與人之間傳染,但由于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因此也時常出現一家人都感染的現象。
生吃淡水水產是造成肝吸蟲感染的重要因素,新聞媒體也多次進行過報道。
目前已知有近70種淡水水產都可以感染肝吸蟲,在一些地區感染率相當高。例如,2004年順德調查淡水魚感染情況,發現草魚感染率達到75%,南海市的胖頭魚感染率87%,三水市的麥穗魚感染率為100%。2006年深圳調查市場銷售的淡水魚,發現平均感染率17%,其中草魚達到40%,胖頭魚、鯉魚也高于20%。2006年廣州市的調查顯示,草魚感染率為13%,蝦的感染率也達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