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作為生活中常見食材,可以制作出非常多的佳肴,例如紅燒豆腐、麻婆豆腐、豆腐羹,都是十分常見的菜肴。并且豆腐適合老年人食用,容易促進消化吸收,其寓意也非常好“多福”,中國人特別喜歡吃豆腐,自從淮南王劉安把豆腐發明出來,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吃豆腐本身是有助于健康的,當然,也要考慮飲食禁忌,如果吃錯了,就是很危險的事情,尤其是有些人提出,經常吃豆腐,會讓人得腎結石,這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呢?是科學還是謠言呢?接下來文章告訴你經常吃豆腐會得腎結石嗎真相。
首先明確表明,吃豆腐并不會得腎結石,所以再有人這樣說,千萬不要被騙了。導致人們出現結石,是因為在尿液中有濃度高的礦物質,慢慢聚集、析出,會在腎這個部位沉積,發展成為固體顆粒物,這樣的顆粒物,有的猶如指甲那么大,有的只有米粒大小,小的顆粒物會隨著排尿排出體外,但是,大的顆粒物,難以被排出,只能把輸尿管堵住,導致人們正常排尿受到阻礙,引起腰痛的發生。對小石子、顆粒物進行分析,是因為其中有非常多的草酸鈣、磷酸鈣以及尿酸鹽,含量越多,越容易形成小石子,帶來的刺痛感越強烈。
豆腐大多是由黃豆制作而成的,黃豆中的營養會充分釋放在豆腐中,其中與結石有關的物質包括嘌呤、鈣離子、草酸。嘌呤不必多說,會在身體中形成尿酸,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結石,但是,經過浸泡、壓制、煮熟,這樣的方式會使得大多數嘌呤被去除了,即使有少部分嘌呤,數量還是在可控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