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吃雞蛋,健康更受益
可以看到的是,雞蛋確實是一種養生的好東西,但吃雞蛋的方法有很多,哪一種對健康更好?如果你不知道,可以看下去。
首先,吃全蛋比只吃蛋白對健康更有好處。
有些人覺得蛋黃的口感很噎人,不喜歡吃蛋黃。但雞蛋中大約一半的蛋白質都在蛋黃里面,人體所需要的葉黃素、膽堿等也都藏在蛋黃中。吃一整個雞蛋。才能補充雞蛋中所有的營養。當你能夠吃一整個雞蛋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接下來說一說吃雞蛋的方法。比較常見的有炒雞蛋、水煮蛋、茶葉蛋、雞蛋羹以及煎蛋。
在這些不同的烹飪方法中,水煮蛋的營養流失是少的。將雞蛋冷水下鍋,水煮開后繼續煮6-7分鐘左右,能夠保留雞蛋好的口感,又不會太噎人。水煮蛋的營養吸收率能夠對按到99%以上。
而僅次于水煮蛋的,應該是雞蛋羹。只是雞蛋羹應該避免放很多的鹽、雞精等調味料,在蒸熟后少滴一些低鈉醬油調味即可。這樣也能保留較多的營養成分,也不會額外的攝入更多的鹽分。
其次就是茶葉蛋。很多人愛吃茶葉蛋就是因為它的口味,但對健康不利的恰巧就是高鹽的口味。在長時間的悶、煮后,也會讓雞蛋吸入很多的鹽分,并且可能產生一定的亞硝酸鹽。雞蛋中的維生素也會因為長時間的加熱被破壞,造成營養流失。愛吃茶葉蛋的人,還是應該控制好食用量,并且盡可能自己在家做,也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鹽分。
排在其后的是煎蛋和炒雞蛋。
它們之所以被排在后,就是因為同時具備鹽和油這兩種物質。雖然吃起來更加好吃,但人體在吃雞蛋的同時,也額外的攝入了更多的鹽分和脂肪。很多人為了炒雞蛋有蓬松的口感,放的油比較多,這無形中也增加了消化的負擔,給血脂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總的來看,作為廚房里的常見食材,雞蛋可謂是一種少見的全營養食物,不僅能補充蛋白質,還能彌補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只是,在吃雞蛋的時候,人們也應該找對方法,對健康更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