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費者在鑒別時發生質疑,可到當地質檢機構進一步化驗確定。
優質味精顆粒形狀一致,色潔白有光澤,顆粒間呈散粒狀態,稀釋至1:100的比例口嘗仍感到有鮮味。
劣質味精顆粒形狀不統一,大小不一致,顏色發烏發黃,甚至顆粒成團結塊,稀釋至1:100的比例后,只能感到苦味、咸味或甜味而 無鮮味。
家常使用味精要注意
谷氨酸鈉的中文名稱就是“味精”,食用時,不要在滾燙的鍋中加入,而要在菜肴快出鍋時加入。因為谷氨酸鈉在溫度高于120℃時,會變為焦點谷氨酸鈉,食后對人體有害,且難以排出體外。
以下七種情況下不宜使用味精
1、不宜放在過堿或過酸的湯菜中。味精在堿性湯液中會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一種不良氣味;在酸性湯液中溶解度小,味精會失效。
2、不宜過量食用。用量過多(每天食用5克以上),會出現背部及上肢麻木、周身酸軟等不良反應。
3、不宜在熗鍋時放入。在高溫下味精會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同樣道理也不可長時間燉煮。
4、不宜調入魚、蝦、哈蜊等食物中。
5、不宜加入炒蛋中。因雞蛋本身就含有許多氨基酸,正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6、不宜嬰兒食用。因味精能和嬰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組合,生成谷氨酸鋅,隨尿排出體外導致嬰兒缺鋅,
7、不宜直接拌入涼菜中。因難溶解影響調味效果,應先將味精溶解在適量溫水中后再行拌入,這樣調味效果好。
注意人群:味精吃多了,常常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結語:餐桌飲食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味精也好,雞精也罷,都可以放心食用,但都不可過量。隨意我們要保持一個原則,就是吃得健康,再不用放過多調料的時候干脆就不放,吃事物的本位更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