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平衡鹽(改進型)
適宜:
普通人群,尤其有慢性病傾向人群。
專家:缺碘除了可引起典型的甲狀腺腫和克汀病外,主要的危害是,會影響胎兒的腦發育,導致兒童的智力和體格發育遲滯或永久性障礙,也可導致流產、死產、先天畸形和新生兒死亡率增高等,婦女和兒童是碘缺乏主要的受害者。
不同人群推薦的碘攝入量不同:0-3歲為每人每日50μg;4-10歲為每人每日90μg;11-13歲為每人每日120μg;14歲以上為每人每日150μg;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為每人每日250μg。現在生活條件比過去好了,居民經常食用魚蝦、海帶等海產品,一般人認為其中的碘應該非常豐富。
但據市疾控中心調查,居民食用的水產動物碘含量并不高,僅占人們碘攝入量的1.9%,海帶、紫菜等食品雖然含碘量高,但食用的普遍性和攝入量都很低,對膳食碘攝入量的貢獻率僅有2.6%,全部食物加起來,我們每天可從食物中攝入的碘為70.2μg。
這款鹽含碘和鉀元素,同時氯化鈉含量比第一款要低,總體比較平衡。
無碘鹽
適宜:
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人群。
專家: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腫瘤等甲狀腺疾病患者,因治療需要遵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生活在高碘地區的居民,他們每天從食物和飲用水中已經得到了較高劑量的碘,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鹽。
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低于6克
從這次調查結果來看,本市居民每日攝入的食鹽,超過60%來自烹調用鹽,但其他調味品和咸菜中貢獻的食鹽,也不容忽視。市衛生計生委專家提醒,除了減少食鹽攝入,市民還應注意減少醬油、醬類、咸菜類(醬瓜、腐乳、雪菜、梅干菜等)等其他較為隱蔽的高鹽食物攝入。“我市居民超過半數脂肪攝入過量,而烹調油攝入過量,更是接近2/3,且烹調油對脂肪攝入的貢獻率超過40%,因此,大家還應該盡量減少烹調油的使用。”
食鹽攝入過高,會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增加,長期食用高鹽飲食,還會破壞胃黏膜,增加腎臟負擔,對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專家稱,脂肪攝入過高(尤其是飽和脂肪酸),是導致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膳食脂肪總量增加,還可能增加乳腺癌和直腸癌的發病風險。
結語: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大家應養成清淡飲食少鹽膳食的習慣,不要攝入過量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腌制食物,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烹調油用量不超過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