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醫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盡致。
檸檬
你可知道:檸檬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糖類、鈣、磷、鐵等多種維生素,對人體十分有益;是世界上有藥用價值的水果之一。檸檬還被稱為“消炎果”,多吃檸檬猶如服用天然抗生素,具有抗菌消炎、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多種功效。
另外,對于很愛漂亮的女性,不妨可以試試檸檬蜂蜜水,不僅味道獨特,酸甜可口,更能幫助清脂瘦身,美容養顏,而且還具有緩解喉嚨發炎癥狀的功效。
蘋果
“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相信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同時蘋果還有“智慧果”、“記憶果”的美稱。
每百克蘋果中含有微量元素鋅、鈣、磷、鐵、鉀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等。還含果糖6.5~11.2g,葡萄糖2.5~3.5g,蔗糖1.0~5.2g;
蘋果不僅可以調節腸胃功能,降低膽固醇,降血壓,防癌,減肥,還可以增強兒童的記憶力呢!因為蘋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質,礦物質,糖類等是構成大腦所必需的營養成份。
健康吃水果六法則
1、每天要堅持1-2份(每份200克左右)水果
“每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是一句眾所周知的健康忠告。事實上,除了蘋果以外,每天吃任何一種水果都是對人體健康也大有裨益。
陳超剛說,水果含有人體三寶,又稱三“素”,即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纖維素,這些營養成分不僅促進健康,還能可預防某些癌癥和很多疾病,水果中還含有很多其他活性成分,有益于健康和預防疾病。
澳大利亞的研究發現:常吃橘子、柑、橙等柑橘類水果可使口腔、咽喉、腸胃等部位的癌癥發病率降低50%,使中風的發病率降低19%,同時對心血管疾病、肥胖及糖尿病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所以,為了健康著想,每天好保持1-2份(每份200g左右)水果的攝入量。
2、在兩餐之間吃
什么時候吃水果好呢?到底是餐前還是餐后呢?其實水果是一種零食,好在兩餐之間吃。而如果要減肥的數,可以在進餐前20-40分鐘吃一些水果,這樣可以防止進餐過多導致的肥胖。
水果普遍熱量較低。飯前吃水果,其中富含的果糖和葡萄糖,可快速被機體吸收,滿足機體對能量的緊迫“渴求”,水果內的粗纖維還可讓胃部有飽腹感,這樣可以減少正餐攝食量。
3、盡可能多吃季節性水果
目前很多人認為,多吃應季水果,而反季節水果則要少吃,其實,雖然有些反季節性的水果是用一些化學物質催熟、保鮮,對人體尤其是嬰幼兒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許多反季節性水果,并不一定是大棚的產品;
其中也有來自南方的產品,甚至是來自國外的產品。比如在海南,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蔬菜水果,其實沒什么應季問題,其營養價值也未必低于北方的應季產品。因此,只要合理選擇,能經常吃水果,比不吃水果對健康益處大。
在廣東,長年水果和季節性水果。長年水果有:香蕉、柑、桔、西瓜、葡萄、木瓜、風梨(菠蘿)、石榴、菠蘿蜜、車厘子、山竹等。季節性水果有:荔枝、龍眼、棗、芒果、榴蓮、黃皮、紅毛丹等。
4、不能用水果替代蔬菜或主食
有人認為,吃蔬菜水果不會發胖,因而大吃特吃,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或主食。水果中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普遍少于蔬菜,而且兩種纖維素種類不同。如果不吃蔬菜,只靠水果絕對不足以提供足夠的營養素。
此外,多數水果含水分85%以上,蛋白質含量卻很低,在1%左右,幾乎不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遠遠不能滿足人體對蛋白質和脂肪的需求。所以,水果只可做補充營養物質,不能作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