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華僑和華裔外籍人在海外謀生,經營為普遍的產業就是餐飲業。有華人處就有中國餐館,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遍天下。
這一現象早在本世紀初時,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敏銳地觀察到了。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一書中說:“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
然而中國餐館則大異其趣,居然能夠登陸歐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中餐館。
這種強烈的反差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并沒有一個較有說服力的解釋。
認為,中國餐館能夠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個孤立和偶然的現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因而探討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將有利于對于這一現象的解釋。
秘訣之一:營養充足 膳食均衡
保證健康首先必須注意營養,營養要充足就要講究食物的搭配。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
五谷雜糧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能養五臟之真氣。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它能輔助“五谷”、“五畜”,使人體獲得更全面的營養。
五畜如肉奶蛋為補人,能滋養人體精血。補充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與主食相輔,更能促進人體健康。
蔬菜含有的水分多,維生素多,特別是纖維素多。綜合來說,谷物水果蔬菜以及肉奶禽蛋的巧妙搭配有營養,對健康有益。
秘訣之二:根據體質類型養生要引強濟弱
人的體質大致可劃分為平和質、氣虛質[8] 、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淤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基本類型。
特稟質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征,調理應注意重益氣固表,養血消風。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各種致敏食物,以減少發作機會。
秘訣之三:懂得食療藥膳 助你護身保健
“食療”和“藥膳”可能會被人們混淆, “食療”是研究養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是不加藥物的飲食;
“藥膳”是食物加藥物,但它又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 ,而是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又有食品美味,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
有些疾病不吃藥也是可以治療的,只要合理而科學地進行食療或選用藥膳,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秘訣之四:經常鍛煉 防患于未然
除了飲食上要注意之外,適量運動也很關鍵,民諺就有“吃飯留一口,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說法。
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保持健康與活力。
結語:看了本文的介紹,你有沒有一種既害怕又激動的心情。不管是燕窩還是章魚,是蠶蛹還是醉蝦,雖然表面上看有點嚇人,不過的確是滋補身體、延年益壽的優質食材,如果下次你遇見了,一定不要錯過哦。